“一红两绿”,让产业留得住干得好中钢国际获2023年度有色金属建设行业大奖全面找准问题症结全力整改整治到位宝武实施2022级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入企集中培训专项活动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867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9-12

“一红两绿”,让产业留得住干得好

--宝武“授渔”计划探访之广南行记(上)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编者按:宝武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精神,扎实做好宝武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倾情帮助脱贫地区持续增强内生动力和“造血”能力。一批项目建成投用之后,取得明显成效,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

不久前,宝武融媒体中心的记者走进云南省广南县,沿着蜿蜒起伏的山路,实地走访报道了部分帮扶项目,展示宝武的帮扶成果。

■记者张 萍

广南是句町古国故地,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国土面积7810平方公里,在这片袖秘的土地上世居着11个民族近百万人口。然而,由于发展起步晚,交通、水利、人居环境等重点基础设施领域短板突出,“晴通雨阻、人背马驮、住房破旧、挖土取水”曾是广南的真实写照。宝武自2016年定点帮扶广南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1.2亿元,实施援建项目116个,惠及17万余名脱贫群众,助力广南如期摘帽,实现高质量脱贫。

“近两年来,宝武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摆在首要位置,帮助脱贫地区持续增强内生动力和‘造血’能力。”宝武挂职帮扶干部、云南省广南县副县长李思介绍说。这两年,宝武因地制宜,着力在广南打造了西红柿、铁皮石斛及抹茶加工“一红两绿”产业。宝武的产业帮扶均用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固定资产并移交给村集体,由村集体租赁给优势企业发展相关项目。企业支付设施租赁费用给村集体的同时,招聘本地员工,提升当地群众的收入水平。“我们在选择帮扶项目的时候就仔细调研,要选既符合当地实际,能惠及更多当地百姓,又留得住、搞得好,能够在当地长远发展的产业。”

一抹绿色,传统茶叶走出不同寻常路

从广南县城出发,一路疾驰……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位于坝美镇的石山农场。开了将近两个小时,车子一打弯转进山中,司机师傅告诉我们“快到了”。路边片片茶园、柑橘园依山排开,“茶叶卖不出好价钱,很多当地人把茶树挖了种柑橘,我家在这里也种了一片柑橘”,司机师傅一席话,说出了石山茶叶的尴尬境地。

在原始森林的环绕中,茶树随着连绵的群山起伏,占据了几个山头,甚是壮观。石山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杨飞介绍说,石山农场始建于1987年,是一家国有农业企业,现有茶园基地面积12000余亩。建场以来,农场根据石山地理、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适合茶叶生长的优势,因地制宜,加强了茶业发展。这里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平均海拔1100米,年均降水量1250毫升,可以说是种植大叶种茶的“天然养盆”。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加上传统式种茶和加工技术的落后,在传统茶叶生产销售同质化竞争中,石山农场的深山绿色好茶也难以破解未来发展之道。农场主干道两旁紧闭的房门、部分山头荒草丛生的茶园也成为叙事的一部分,讲述着这些年发展的不易。

“石山农场有着无可比拟的发展优势。”广南九晟农业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范玉峰说,这里有喀斯特原始森林,白垩纪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树种娑罗树与茶树相伴生长,茶园远离城市的喧嚣,常年云雾缭绕。而且农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找准产业发展突破口是关键。

在国内外多位专家的帮助指导下,石山农场以种植面积最大且最常规的本地茶树品种为突破点,尝试在国内率先使用云南大叶种台地茶生产制作抹茶。2021年,石山抹茶通过欧盟标准516项检测和国际检测,说明当地的茶生态具备了做抹茶的基础。为助推石山农场的抹茶产业从概念走向现实,加快产业发展,2022年,宝武投入帮扶资金600万元,实施了石山农场茶叶加工提质改造抹茶生产线建设项目,包括抹茶机械设备采购、生产厂房改造500平方米,完善水、电、路、消毒、防疫等设施设备。2023年继续投入资金500万元,对抹茶生产线进行二期建设,主要包括生产厂房及办公室改造600平方米,抹茶特色产业研学基地建设等。当前,项目建设、产品前期研发等已基本完成,即将开始大生产。项目建成后预计将能提供直接就业岗位50个以上,周边村民每年增收预计2000余万元。在试制产品展示台上,抹茶慕斯、饮品、糕点等琳琅满目,一抹抹绿色沁人心脾,让我们在炎炎烈日下感受到了丝丝清凉。

石山农场抹茶产业项目发起人宋健介绍说,抹茶起源于我国的隋朝,至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我们要做抹茶产业,更要讲好我们中国的抹茶故事,发扬我们的抹茶文化。广南的抹茶产业项目开始伊始便提出,要打造具有广南特色的抹茶口味,并要打造自然人文有机融合具有浓郁古滇风情的抹茶农垦庄园。“宝武的帮扶使石山农场的抹茶产业真正落地,从蓝图变成了现实。”杨飞说。

一株“仙草”,把优质资源转化成优势产业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铁皮石斛“强阴益精,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益智除惊,轻身延年”。唐代道家经典《道藏》更是把铁皮石斛尊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天山雪莲、千年人参都要居其后。在广南县旧莫乡昔板村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我们终于目睹了先翠欲滴的“仙草”真容。走进钢架大棚,一株株铁皮石斛在钢架苗床上密密匝匝地冒芽抽新。

广南县是“中国铁皮石斛之乡”,广南的铁皮石斛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广南县药王谷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岳健介绍说,广南的海拔与气候非常适宜铁皮枫斗生长,但要批量人工养殖是个技术活,对光照、温度、水分等都有较高要求。为了将优质资源转化成优势产业,2022年,宝武投入帮扶资金400万元,实施铁皮石斛产业示范园设施大棚建设,主要包括设施大棚以及钢架苗床建设共62亩,并配套建设了物资储备等设施,完善水、电、路等设施设备。2023年还计划投入资金250万元,用于实施智慧农业铁皮石斛示范园数字项目建设,包括购置数字农业系统及辅助设施设备,阳光板大棚设施建设等。

我们到达石斛种植基地时正是午间,一座座大棚里只有一株株的铁皮石斛在静静地生长。旧莫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李永跃说,这里养护的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中午都回家吃饭午休去了。自从这里的产业起来以后,附近村民不再“务工难”,甚至随着产业的发展,预计都会出现“用工荒”。

一个西红柿,引入高端蔬果种植产业

还未到旧莫乡板茂村的西红柿基地,远远就看到一排排白色大棚似乎都排要到前方山脚下。车子进入基地土路,尘土飞扬,两边棚里的泥土刚刚翻过,间或夹杂着几根绿枝。再往前,车停,尘土却越飞越高,原来是棚内的工人正在清理覆膜。今年一季西红柿、一季黄瓜已经收掉了,现在正整理整理打算种第二季的西红柿。广南欣荣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总经理叶宝利说,“这里的气候,西红柿一年能种两季,上市的时间能跟其他地方打个时间差,利润也就从这里来。”

西红柿并不是广南传统种植产业项目。“选项目时考虑过很多产品,包括八宝贡米等等,也想了很多办法,但是真正要做成产业一定要能形成规模,最好能从产业发展成产业链再到产业集群。”李思说,这个西红柿项目后来还是去江浙一带考察后引入的。一方面,广南的气候、土质适合种植,并且有种植优势,另一方面,西红柿市场需求量大、可持续,市场端没问题。

2022年,宝武投入帮扶资金500万元,实施蔬菜产业示范园设施锯齿连接薄膜智慧大棚建设,项目占地300亩。项目投用后,来上班的基本都是周边村里留守的妇女与老人。基地务工人员陈文华的家就在附近,她说,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来这里上班既能有一份收入还能照顾到家里,还是很开心的。刚来的时候,当地的村民干一天跟叶宝利算一天工资,按现金结算,就怕他半路跑了,因为之前吃过亏。基地投入使用差不多有一年,叶宝利说,村民们实实在在看到、感受到了公司的发展,信任感逐步加深,人员培训、工资结算等管理也逐步规范化。

我们走访的“一红两绿”三个项目虽推进的进度不同、行业不同、所在村镇不同,但短短一路感受到的是同样的勃勃生机,充满了发展的希望与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氛围和力量。 记者施琮摄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