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日报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粗钢产量为7.95亿吨,同比增长1.7%。截至今年9月份,约3.46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与评估监测,吨钢改造投资约431元,已完成部分工序超低排放改造和正在评审中的粗钢产能约1.77亿吨。今年以来,我国钢铁业在产量保持增长、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行业运行总体基本平稳的同时,持续推动产业降碳,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从能源效率上看,2022年的吨钢综合能耗较2015年累计下降了4%,绝大多数产量都已达到能效基准水平,但达到标杆水平的产量偏低,高炉工序和转炉工序达到标杆水平的占比仅为3.35%和12.93%。国家《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25年,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重点行业和数据中心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目前距离这一目标仍有较大差距,行业能效提升工作任重而道远。
从能源结构上看,国内钢铁冶炼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以煤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耗占钢铁总能耗85%左右,氢能冶炼受限于技术水平和成本问题,尚未得到广泛推广。
从工艺流程上看,钢铁冶炼以长流程为主的流程结构仍占主导地位。2022年,我国电炉钢产量仅占粗钢总量的9.7%,落后于全球28%的平均水平。根据中钢协测算的数据,电炉短流程的吨钢碳排放量比长流程低60%至70%,因此在粗钢产量仍将维持高位的情况下,冶炼流程结构的改变,可以大幅降低碳排放。
因此,必须系统推动钢铁产业降低碳排放。要转变能源结构,推动以氢代碳冶炼,同时努力降低制氢成本,加快富氢碳循环高炉、氢基竖炉、氢基熔融还原炼铁等低碳冶金革命性工艺的研发和推广。要进一步提升能源效率,大幅提升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效率。还要改变行业的工艺流程结构,合理适度发展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电炉短流程炼钢。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尽快将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倒逼钢铁企业不断提升能效、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