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烟囱的彩云采访张棠科游泳一日之计在于晨亲亲宝贝班组里的烤火炉七律·大雪国画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890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12-08

采访张棠科

李兰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十年后再见,他已淡忘了。再也不会记得那年,坐在会议室的角落,被他的眼镜、笔记本、英文小抄吸引而低头走神的小丫头。

榔头、铁人、李优秀、老干部、转山少年、转岗兄弟、小高炉关停时伤神的工长、为省钱砍木棍做铁锹把的皮带工、电梯里那句长辈式的“丫头啊”……还记得吗?我总记得,许许多多张棠科式的“新钢一面”。那些星星点点,游丝般在身体中游走。他们的笑容,他们的话语,那些晶莹明亮的泪光,那些不计回报的援手,总会冷不丁地钻出来,那么清晰地在深夜的寂静中呐喊、鼓掌。

张棠科是河北人,今年已经95岁,洪亮笑声却似孩童。30多岁离开北京,在新余已经工作、生活60多年。深究起来,像张棠科这样的外地大学生一样,来了新钢就再也没离开过的,在新余这座小城并不在少数。

“老家还有亲人吗?现在您一个人,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不回河北,或者跟着儿子、女儿住?”95岁高龄独居新余,让人不解。“我以前在河北、北京时间最长,现在在新余时间最长……”老人乐呵呵笑着,语气乐观又坚定。

65年,一代又一代,许多外地人在新钢扎根,把新钢当作第二故乡,为小城带来新知识,输入新理念。张棠科老人,也是其中之一。他是总工程师,这一生最引以为豪的事,大概就是养活了几代新钢人的“转炼锰铁”。退休前再递入党申请书,他仍热情饱满:“我赞美目前的祖国,更要三倍赞美它的将来。”

“高炉炼锰铁,我是专家……”“炼锰铁赚钱多,炼生铁赔钱多,所以我们就炼锰铁,新钢就赚钱了……”“我都不认识了,像公园一样了,工厂变公园了……这是我的理想,实现了,大变样了。”不久前再进厂,走在他曾战斗过的小高炉附近,恍如隔世。

不一样了,但他依然笑声爽朗、目光如炬,那是青春的火焰、信仰的余威。

林文韬摄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