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然而,作为钢铁工业前瞻性、颠覆性、突破性创新技术的载体,百万吨级氢冶金项目建设在国内仍为空白,从前期谈判,到合同签订,再到施工建设,对投资、建设、设计及施工来说,都存在巨大挑战。
早在氢基竖炉项目开工建设之前的技术协议谈判中,项目组就遇到了巨大难关。通过对国外现有的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后,湛江钢铁氢基竖炉决定采用墨西哥希尔公司的工艺技术。而外方按照以往单座竖炉的建设标准,对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和使用许可范围的要求非常严苛。为了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氢基竖炉的工艺路径,为后续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奠定坚实的基础,项目团队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与外方进行了3个多月的艰苦谈判。
“谈判极其艰苦,但双方都抱着一个共同的美好愿望,就是积极探索实践氢冶金前沿技术的使命!”湛江钢铁炼铁厂工程管理室主任唐世明说。谈判正好处于疫情防控期间,谈判组中方成员都集中在上海,借用了宝钢工程的一间办公室,通过视频与外方进行交流。由于中国与墨西哥存在14个小时的时差,团队成员晚上视频会往往都开到午夜。会后,大家立即就会上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已临近天亮,大伙儿趴在桌子或者躺在沙发上,稍作休息就又开始了第二天上午的谈判。
最终,经过宝武谈判组成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宝武超亿吨规模和氢基竖炉建设前景广的积极影响下,希尔公司同意氢基竖炉工艺可以在整个集团范围内许可使用,创新的知识产权归属也更加合理,除了基于希尔技术开发的知识产权共享外,其他创新的知识产权均归宝武所有。
战鼓声声震霄汉旌旗猎猎踏征程
2022年2月15日,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作为钢铁行业低碳冶金示范性、标志性项目,该项目由湛江钢铁投资,中钢国际设计、上海宝冶施工。工程主要设施包括竖炉本体、竖炉装料卸料系统、产品冷却系统、气体回路系统、原料输入和成品输出系统,以及配套的球团供应系统、能源公辅系统和信息化系统。
“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作为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该项目没有经验可借鉴,也没有太多的资料可以参考,工艺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等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好比穿越茫茫无人区!”唐世明表示,面对全新的工艺,技术空白、人才空白、产业空白,其核心工艺设计及设备要依靠外方,过程可控难度极大,各方面参考经验很少,只有通过精细统筹、埋头苦干,团结奋斗、协作攻坚,才能全力确保建设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战鼓声声震霄汉,旌旗猎猎踏征程。在建设过程中,东海岛上旌旗猎猎、彩旗飘飘,为保障氢基竖炉建设安全高效、稳步推进,项目团队精细统筹工程建设,确保了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等各道工序环环相扣、紧密结合。
在2022年12月23日,宝武第二个“公司日”到来的这一天,湛江钢铁氢基竖炉项目的炉壳开始安装,首吊一次成功!炉壳首吊成功标志着氢基竖炉本体正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而后续的竖炉塔吊装是这个阶段的一场硬仗!
竖炉塔是氢基竖炉这座“减碳神器”的核心结构区域,其钢结构最高达126米,最大单重为168吨。项目团队为应对吊装高度高、重量大及高空安装危险性较大等困难,从方案策划阶段就吊装结构的应力、变形量、摆放以及吊装车辆的站位、吊装过程的质量安全把控,每一步作业都反复进行了模拟测算。同时,项目团队精细统筹现场施工,保证各道工序安全有序,并安排人员24小时现场全程监护,严格把控现场安全与质量。2023年4月27日,氢基竖炉本体钢结构顺利封顶。
在竖炉建设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管道的焊接。这些管道连接着竖炉的各个系统,相当于竖炉的“血脉”。整个工程的大小焊口长度加在一起超过300万厘米,如果出现了一丝问题,不仅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在这个庞大的工程中,管道焊接的质量关乎整个项目能否安全正常运转。”面对难度大、责任重的焊接工作,项目组在建设之初便对工程建设的焊接工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尤其是主管道的焊接,要求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同时,项目团队安排人员24小时现场全程监护,对“不符合规范”坚决说“不”,严格把控现场安全与质量。
众所周知,露天施工作业最为艰苦,施工人员克服日晒雨淋的同时,还面临着复杂的立体交叉作业、危险的高空作业和密闭空间等困难。此外,东海岛夏季的湿热气温也对施工人员造成了较大影响。在直射的阳光和竖炉内水汽的综合作用下,施工环境往往要超过40摄氏度。
“进了现场就像进了蒸笼,身上的工作服每一处已经被汗水浸透。”“仰焊时,火花会往下掉,动作慢的话,一个焊程烧完,衣服上会烫出许多黑斑点。”面对困难挑战,建设现场的所有员工努力践行“一道焊缝,就如同一个签名”的豪壮誓言,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项目的焊接任务。最高峰时,400多名身穿厚厚工作服的焊工守在焊机旁,伴随着刺眼的弧光、飞溅的焊渣,他们的每次呼吸、移步和变换身姿都万分谨慎,焊枪在他们的手中稳稳地移动,形成了一道最为美丽的风景线。
高压电缆是氢基竖炉的能源命脉,顺利送电是后续各项工作目标实现的前提。氢基竖炉高压电缆路单根电缆长度2400米,面对施工存在电缆路由复杂、线路长、敷设条件差等诸多不利因素,项目团队改变了传统电缆的均匀分段施工的做法,创新采用了三段不均匀分段做法,一举降服了施工技术上的“拦路虎”。
为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竖炉项目团队和上海宝冶员工合理安排好班次,轮流倒班作业,每天凌晨5点开工,晚上10点收工,克服高温暴晒、电缆隧道内闷热且潮湿等困难,靠手拉肩扛,不间断轮班作业,吃饭在坑道,硬是用18天的时间完成了28.8公里高压电缆的敷设、24套电缆中间接头制作及24套终端头制作等工作,最终在2023年7月2日,氢基竖炉主控楼10kV电气室一次送电成功。
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人员筹备、技能学习厉兵秣马。面对全英文的项目资料,团队成员们求知若渴地努力提升自身英语水平,只为能把资料消化得更加透彻、理解得更加到位。面对“国内氢基竖炉人才不充分、经验零积累、运营零借鉴”等困境,项目团队从工艺、技术、设备、生产操作维护等方面入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消解问题清单”等方式,主抓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掌握、提升,进一步熟悉其生产运行数据和日常管理情况,为氢基竖炉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硬核”担当使命必达
披星戴月全力奋战
“这是一个全新的项目,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挑战巨大!”梁利生坦言,如此体量的工程项目,按照国外的建设经验,常规工期36个月。为加快低碳冶金的步伐,抢占技术高地,湛江钢铁决定在24个月内建成投产,这相比常规缩短了12个月工期,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时代赋予了我们‘铁军’的新任务,必须快马扬鞭,如期建成氢基竖炉”。
在接到任务的那一刻,为确保项目安全、质量、进度全面受控,项目团队上上下下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铁军精神”,披星戴月,全力奋战,在工程建设的近700个日日夜夜里,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感人事迹。
唐世明在工程建设期间,始终坚守在建设一线,几乎很少回家。面对记者,如康巴汉子一般黝黑的唐世明说,这两年多,他晒脱了几层皮,人黑了两圈,没觉得苦;身体免疫力下降,身患荨麻疹,他没有觉得苦,更没有请一天假。但当唐世明提到自己4岁的小女儿由于两年多几乎见不到爸爸,偶然一次看见他,就摇着手哭着说“我不要爸爸”的场景时,这个42岁的铮铮铁汉,眼眶湿润了。
无独有偶,湛江钢铁竖炉还原作业长、冶炼首席操作苏威在调试现场由于用嗓过度,嗓子喊哑了,但他仍然继续战斗在一线。项目团队的战友们劝其回家休息一下,苏威断然拒绝:“现在是调试的关键时刻,越是关键的时候,越是要顶上去!”看到苏威坚决的眼神,大家都觉得他太拼、太倔,却又被他的“拼”和“倔”感染,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员工朱小强的妻子生病住院半个多月,朱小强始终坚守在岗位上,他常常是晚上下班后,再赶到医院通宵陪护妻子,第二天又早早地出现在岗位上。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朱小强提及那段日子时,所说的话掷地有声:“当时担心是肯定的,倒不是担心自己,主要是怕无法照顾生病的妻子。但干好竖炉项目,这是自己的工作,不觉得累!”
竖炉机电仪作业长林瀚突发急性阑尾炎,做好手术仅仅7天,伤口还没完全愈合,他就又赶到了设备安装调试的现场。好几个月,他办公桌上一直放着几个小药瓶,同事都知道那是他的止痛药、消炎药。
竖炉机电仪作业区机械班组长戴杰山顾不得痛风发作,一瘸一拐地爬上爬下,参与一线繁重的建设工作,他曾创下一天10次上下120米竖炉工作平台的纪录……
这样的故事在项目团队中并非少数,为了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团队中许多人都是连续几个月主动加班到晚上11点,早上8点又出现在施工一线。谈起这些事,他们只淡淡说了一句,“大家都在拼,况且这也是我的职责所在”。
时光不负赶路人。仅仅用不到两年,湛江钢铁氢基竖炉就从蓝图设计变为现实。前不久,记者来到南海之滨东海岛上的现代化绿色钢城,看到一座崭新的巍峨竖炉拔地而起。这背后是项目团队和参建单位精诚协作,克服了工期短、任务重、没有经验可借鉴、核心工艺调试等一个又一个挑战,鏖战了近700天,终于圆满建成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充分展示了宝武“铁军”的“硬核”担当。正如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成立时发布的《技术创新引领钢铁低碳发展倡议书》所说:我们愿意致力于以技术创新引领钢铁低碳发展,努力成为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开拓者、实践者,并为之付出持续、艰苦的努力。
回望历史,1890年的12月23日,汉阳铁厂奠基,成为中国进入近现代工业文明时代的重要里程碑;1978年的12月23日,宝钢项目打下了第一根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工程。130多年来,我们数不清多少次点燃高炉之火,以星星之火燃成今日中国现代钢铁工业的燎原之势。氢基竖炉点火,点燃的是传承之火,也是创新之火,更是未来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