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啃下这个硬骨头。”
--王东红,宝信软件自动化事业本部资深技术总监,宝信技术专家。2021年成立“王东红创新工作室”,并于202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钢铁世界里的“软件梦”
钢铁生产过程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仪表控制系统三个自动化控制系统,经常被总称为“三电”系统。“三电”系统是现代大型冶金设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备总造价中占相当比例,不仅是衡量设备整体装备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顺利生产的重要保证。
1988年,王东红毕业后进入宝钢工作,怀揣软件梦的她毅然选择与钢铁轧机为伴,与冷轧产线“三电”系统打交道。在常人眼里,同轧钢打交道的一般都是男同志,而王东红在男人的世界里打拼,还占有了一席之地。
2003年,王东红作为项目经理参与宝钢1800酸轧自动化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项目。2004年,她作为项目经理参与宝钢2030冷轧轧机改造软件开发项目。在这些项目中,王东红发扬严谨踏实的作风,以一份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她爱岗敬业、善于钻研、勇挑重担、甘于奉献,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设计任务,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业务素质,深得领导和同事的赞扬。
2006年,王东红担任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梅钢1420酸轧项目工程的三电系统设计、调试工作。当年,梅钢1420冷轧酸轧项目被称为“宝信一号工程”,是宝信承担的国家级自主集成创新项目,备受关注。“一定要啃下这个硬骨头,增强宝信的软实力!”王东红反复跟团队成员说。
为了拓展知识面,更好地进行项目管理,软件出身的她拜硬件专业的技术人员为师,与中外制造商不厌其烦地沟通,向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积极请教,了解每个生产步骤、每个硬件的功能、每条电缆走向、每个传感器位置,直到每个信号端子。
作为现场总代表,王东红每天有“三多”:动脑多、走路多、讲话多。现场的每个角落都有她的身影,她忽而跑到前台与操作人员交流,忽而在计算机前与同伴们商量。为了设计一个完美的方案,她经常一天只睡4-5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方支持下,在团队努力下,一个自主集成的三电系统设计方案摆在人们的面前。王东红看上去更瘦削了,却充满了力量。
眼里揉不进沙的“女汉子”
2008年9月,梅钢项目进入现场调试阶段。大家每天都能看到王东红在酸洗入口段到轧机出口段间穿梭,抓紧时间了解现场遇到的问题,不能解决的或者需要其他单位配合的问题,就迅速反馈给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时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分秒必争,从不懈怠。
王东红的眼睛里揉不进一粒沙子,一旦发现问题,必然是第一时间解决。一次,王东红检查工作时发现施工人员把电缆走向搞错了,长度超出1公里。这样的电缆投入运行,控制信号一定会失真。她马上找来施工负责人,要求立刻重新铺设。施工人员虽然受到批评,但也打心底里佩服这位工作一丝不苟的女同志。
梅钢项目参与单位多、难度大、工期紧,在与各单位合作的过程中,免不了会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王东红用女性的坚韧和冷静,顶住压力,协调解决好各类问题。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王东红带领一群活力四射的年轻人,成功完成了梅钢酸轧1420机组三电系统的开发、调试、功能考核和投运。这个项目的成功,标志着冷连轧机组三电控制系统不再由国外少数几家企业垄断,进而改变了国内冷连轧(酸轧)机组成套装备市场的竞争格局。
从2010年开始,在王东红团队的努力下,宝信软件成功拓展了在民企的第一条冷连轧机组三电总包项目,随后又获得了30多条冷连轧机组、不锈钢连轧机的三电总包项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王东红一直承担着冷轧三电控制方案的制定,同时也积累了特大工程项目的实施经验。30多年过去了,她还是那个在钢铁世界里坚守“软件梦”、眼里揉不进沙子的铿锵玫瑰,为宝信软件加快成为宝武智慧发动机和一流工业互联网科技企业努力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