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改善也是创新激发职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内生动力线材“极品”为轮胎“强筋壮骨”增强防火意识畅通生命通道当好创新“尖兵”和技能“领路人”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9474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21

当好创新“尖兵”和技能“领路人”

--马钢交材检测中心创新团队的实践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

文以载道。创新文化的培育和形成,蕴含在宝武人立足岗位、勇于突破的奋斗意志中,以及默默无闻、精益求精的冲天干劲中。我们推出“创新故事会”栏目,生动展示宝武人的创新故事,弘扬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共同砥砺奋进,助力宝武创建世界一流企业。

2023年5月,马钢交材检测中心创新工作组带头人、老一代探伤“工匠大师”钟凛光荣退休,检测中心无损探伤高级技师张盛华承接了创新工作组的各项创新和管理工作,在他带领下,创新工作组传承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全心全意服务一线的精神,以崭新的姿态推进创新工作组的各项工作。

把增强职工技能作为重点工作,甘当技能“领路人”。以张盛华为首的创新工作组成员,作为交材自己培养起来的无损探伤技术尖

兵,对曾经引领他们成长的老一代探伤“工匠大师”充满感激,也清楚合格的技术领路人对年轻一代探伤工有多重要,他们把技术传承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

大伙一起合计,总结出理论“加餐”加实操“陪练”方式培养技术尖子。青年超探工李龙,岗位技能较高,工作主动,工作组成员就瞄准这个好苗子,积极进行探伤理论“加餐”和实操“陪练”。成员们放弃休息,带着李龙分析复杂的车轮探伤波形,让他从波形的极细微差别中发现隐藏的缺陷。大量高强度训练,让李龙感到工作组的老师们真的很“卷”,但自己的辨识缺陷的能力确实增长很快,用很短的时间就顺利通过高级工考核,成为最年轻的超探高级工。

此外,创新工作组还通过不同规模单点课、提示谈话等方式,开展常态化技能培训。陶越、岳阳等一批新上岗的探伤工经过张盛华等工作组成员一对一的强化指导、循循善诱,经历了畏难、沮丧、逃避、入门、渐入佳境等成长步骤,逐步成为探伤岗位的梯队力量。

围绕检测智慧化落地落实,积极主动当好创新“尖兵”。2023年,张盛华创新工作组接到检测中心领导交办的一个任务,完善1号、3号检测线下料轮式机器人的功能。这些刚上岗位的下料机器人,开始只会“固执”地执行程序,很难融入快速的生产节奏,经常搞错或者搞乱生产。张盛华和创新工作组成员在机器人厂家的配合下,不断试着和这些沉默的“员工”“沟通”,一行行修改、试验和优化运行程序,通过上百次实地测试,甄选最佳方案,最终成功提升了下料机器人的“智商”,把工作做到了“灵巧精准”,有效提升了检测效率,为检测线提产增效发挥了突出作用。

去年有一段时间,检测线相控阵超探机误报警率居高不下。检测中心领导希望创新工作组想想办法。工作组成员及时开展了“降低相控阵超探机误报警率”的项目攻关。超探机误报警成因机理非常复杂,张盛华和大家一开始没有头绪,只有挠头。但谁也没有打退堂鼓,“必须搞清楚误报警的原因,即使失败也要起到试错的作用,为最终解决问题起到探路作用”。

工作组成员先是采用“蹲守”的方法,长时间守在超探机边,观察分析误报警的形成机理,分析水质、气泡、沉积物激荡对探测的影响,形成了大量的记录。紧接着,大家在激烈讨论中,从几十个影响因素中锁定误报警的关键要素。

在试验改进阶段,他们自己扛着沉重的纯净水桶进行水质替换,自己制图改进探伤水箱结构,夜以继日进行几十次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综合性改进试验取得新突破,机器扫描缺陷越来越精准,成功将误报警率从6.3%降为3.4%,有效提升了检测线作业节奏。他们还推进了提升“三坐标样轴检测”适用品种覆盖攻关项目,成功将品种适用范围覆盖超过80%,为强化产品质量把关提供了助力。

创新永远在路上。面对智慧化浪潮,张盛华创新工作组将继续强化员工技术培训,推动员工“高技能化”和“一专多能化”,围绕智慧化检测开展更多创新工作。

(王品超)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