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玫瑰花容月貌华容镇报纸红娘我的高考劳动乐章母亲与智能手机技术创新的践行者风吹麦浪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944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28

技术创新的践行者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源泉和不竭动力。”

--丛力群,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市首批科技领军人才,宝信软件技术顾问。现任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员会专家委员、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全国工商联物联网专业委员会委员。

更要知道“如何用软件炼钢”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五化”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继续作为“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最重要的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制造业的改造和升级。”丛力群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专业解读。

他全身心投入“两化融合”的研究工作,在对我国制造业过去近30年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他准确判断:“自主工业软件产品的缺乏,以及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开发力度不够,是制约信息化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

对于工业软件产品与其他类型软件产品的不同,丛力群有清醒的认识:“工业软件的开发需要大力创新,要求对行业更为贴近,要重点关注开发过程和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工业软件开发的特殊性要求企业既要有行业需求的分析能力,又要有软件产品的创新能力。对宝信软件而言,既要熟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更要知道“如何用软件炼钢”。

在丛力群的带领下,项目团队开展了大量艰苦卓绝的研发工作。他经常给团队成员们鼓劲:“国家相当数量的高端工业软件,目前主要依赖进口,价格高昂,我们有责任改变这一现状!”他们加速产品技术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相继形成了三大工业软件产品系列、数十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其中三个产品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有些重点产品已在国内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形成了宝信软件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时代的快速进步使丛力群对工业软件不断有新的认识:“工业软件是典型的技术和品牌双重要素的产品,技术支撑了品牌,而品牌代表着市场的信心和信赖,单纯的技术开发不是工业软件竞争力的全部!”

对于自主工业软件的未来发展,丛力群充满期待:“中国制造业规模巨大、需求众多、场景丰富,这将是国产工业软件成长的沃土!”他认为,发展工业软件需要中国企业在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关键技术的同时,快速使之国产化,并依托内需市场加快成长,进而发展国产工业软件。

“兼前顾后”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

丛力群经常自嘲是“单线程”大脑,一段工作告一段落后,就会主动将其忘却,尽快进入新的工作频道,为的是将有限的精力聚焦于当前工作。

2014年,卸下企业管理岗位责任的丛力群,心无旁骛地开始了工业4.0、工业互联网的思考和研究,瞄准的方向正是自己熟悉的钢铁行业的智能制造。

十多年来,丛力群参加了无数次研讨、论坛、沙龙等活动,学习积累了大量资料,在与业界诸多专家、同行的交流中,对于工业互联网国家战略对企业未来转型的关键作用、如何践行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都有了系统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

“工业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的工业应用。”基于这一浅显的理解,丛力群开始了对工业互联网“为什么”“是什么”“如何做”的持续探究,提出的独到观点受到业界的普遍认同。

“平台、软件、数据之于工业,如同心脏、神经、血液之于人体。”丛力群非常形象的拟人化描述,指出了工业互联网作为工业系统“生命体”的重要价值,进而阐述了构建工业互联网的一系列问题。他提出:“企业资源规划(ERP),是对企业实物资源(人财物)进行规划,对数据资源也要进行规划。”这些大大提高了制造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理念的接受度和认同度。

为了厘清企业信息化与工业互联网的逻辑关系,他提出了“企业信息化、工业互联网、智慧型制造”三个概念关系的理论框架,沿着这一主线来认识工业互联网,正确把握三者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帮助企业理性地面对工业互联网建设实践中诸多实际问题,既要“兼前”--基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又要“顾后”--理解智慧型制造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兼前顾后”成为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的理性选择和最佳策略。

2022年,丛力群在居家办公的闲暇,静下心来总结思考问题。三个月里,他整理了大量的资料、文献、手稿和演讲PPT,一部《工业互联网,一场顺势而为的制造革命》专著呼之欲出,并于2023年4月正式出版。书中强调了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突出重要性,指出了企业如何抓住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机遇期,实现一场顺势而为的制造革命的路径。

“技术创新给企业发展带来不竭动力。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技术能力的领先优势,而过硬的技术能力是软件企业保持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总是保持创新状态的丛力群强调,“企业技术创新之路并不平坦,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优化,方能在实践中找到一条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创新之路。”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