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
文以载道。创新文化的培育和形成,蕴含在宝武人立足岗位、勇于突破的奋斗意志中,以及默默无闻、精益求精的冲天干劲中。我们推出“创新故事会”栏目,生动展示宝武人的创新故事,弘扬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共同砥砺奋进,助力宝武创建世界一流企业。
安徽宝镁年产30万吨高性能镁基轻合金及深加工项目(以下简称:安徽宝镁轻合金项目)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重大项目之一,于2021年12月28日在青阳县经开区童埠园区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镁合金生产基地。
2022年9月,时任宝武镁业南京精密总经理的薛列荣被派到了安徽宝镁,负责深加工项目建设。在镁合金压铸行业工作的10多年里,薛列荣先后从事压铸生产、技术质量、项目开发、产品销售等多项工作,他善于观察、勤于分析、乐于总结,对压铸行业有深入研究。但是面对安徽宝镁全新的环境、流程、人员、工艺以及工作内容,薛列荣还是陷入迷茫和焦虑,感到无从下手。幸运的是,在宝武大家庭中总能遇到“良师益友”。公司领导向他讲述从业的难忘经历并传授经验,帮助他树立信心。多次谈心交流之后,薛列荣逐步适应新环境,决定迎接挑战,投入新的事业。
从零开始,昂首向前。当时压铸项目建设现场还是一块空地,项目建设人员只有两人,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已习惯于统筹安排工作的薛列荣决定摆脱经验主义,俯下身子做好每一件事情。摆在案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项目方案设计,土建厂房该如何建设、物流路线该如何布置、产品方案该如何规划、工艺路径该如何设计……想一万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就这样他全身心扑到方案设计中,每一个方案要做到自己满意,然后再与同伴讨论分析、优化改善,每个具体项目的设计方案都历经了十余次的修改、调整才落地实施。在这个过程中,薛列荣总结出一套经验:不断复盘“昨天”,会发现“今天”的自己仍有提升空间。
滴水石穿,坚持不懈。大型一体化压铸目前还属于新兴产业,谁都没有太多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材料技术、模具技术和压铸设备技术是行业卡点。薛列荣在压铸设备技术上有短板,为了保障设备技术先进性,他把压铸机分解为13个模块、180个细项,每个细项都抽丝剥茧般仔细研究,追根溯源,不懂就问,直至理解透彻。最后,几家设备厂商人员都自愧不如:“我们专业人员被你们‘门外汉’问倒了。”当300多页的技术方案说明书定稿的那一刻,意味着压铸项目实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协同作战,合力攻坚。在压铸项目完成初步设计后,项目整体进入正式建设阶段,项目进度也越发急迫,按照常规做法,需要12个月才能进行热试生产,但时间越长,机会成本损失也越大。为了能尽早达产达效,薛列荣开始研究新的建设方案,最终想出一套化整为零、协同作战的办法,新的方案可以将建设周期压缩至7个月,但同时面临巨大的统筹协调难度。为充分发挥团队效能,团队成员兵分六路前往宝武镁业其他基地取经,有的学习压铸生产,有的紧盯工程建设,有的跟踪设备制造,还有人配合模具加工,而他自己则奔波于各个基地,查漏补缺,将各个环节紧密相扣,保证无缝衔接。他认为,项目建设时期,大家都在说“后墙不倒”,真正的“后墙不倒”需要充分把握好过程中的每一处细节,识别潜在失效模式,把每个点做到精益求精,才能保证措施落地。
从工程建设之日起至设备热调试产,历经200天,薛列荣带领压铸团队攻坚克难,展现了“宝镁速度”。进入调试阶段后,整个团队搬到建设现场办公,开启“白+黑”的工作模式。白天调试设备、记录问题,夜晚讨论方案、整改问题,大家毫无怨言,全力以赴冲刺。当第一个产品试制成功、各项数据指标超出预设目标时,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此时的薛列荣感叹:时间仿佛又来到了自己刚入职场时,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总会收获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只有在挑战中不断前行,才能在奋斗中铸就成长之路,“人们都说要学着长大,但成长哪有什么捷径,无非是一段不停跟自己的固有认知抗争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