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公且惜且暖阳台改造之旅篆刻  一叶知秋诗人的蓝色钢铁梦情满凹山湖西域行(下)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992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1-15

情满凹山湖

李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宝武资源马钢矿业南山矿凹山湖边,张克东、张成斌、张先昂祖孙三人不约而同地望向湖面的碧波,心潮澎湃。爷爷张克东眼前浮现出当年披荆斩棘开山挖矿的场景,爸爸张成斌在这里见证了“功勋采场”、马钢“粮仓”的昔日辉煌,张先昂则在矿山生态修复、建设绿水青山的新征程上闯出了一片天……美丽的凹山湖,见证了他们和企业共同发展的成长故事。

“再苦再累也心甘”

新中国成立初期,凹山采场满目疮痍,马鞍山因钢立市之后,老一代建设者们以振兴工业的强烈愿望和革命精神,迅速投身矿山生产恢复。那一年,年仅18岁的张克东通过招工进了马钢。那时最激动人心的事就是大办钢铁,张克东和工友们一道,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干起活来就像“拼命三郎”,20岁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长为工段组长。

生产发展起来了,但铁矿石供应不足成为制约高炉增产的瓶颈,张克东作为党员,带头报名到马钢生产最需要的地方去。别人劝他,“你现在都是班组长了,还跑到深山沟里挖矿,受那个苦图啥?”张克东坚定地说,党叫干啥就干啥,再苦再累也心甘。就这样,他毫不犹豫地奔赴偏远山沟--南山矿凹山采场,成了一名采矿工。

最让张克东难忘的,是上世纪70年代开展的“凹山大会战”--向实现凹山采、选500万吨配套产能目标进军。在参加了“全市人民总动员,千军万马战凹山,半年拿下五百万,定叫马钢快翻番”的誓师大会后,他心情振奋,干劲倍增。凹山采场是露天开采,首先得把覆盖在铁矿石山头上的泥石剥离掉,才能露出矿床。尽管生产条件十分简陋、环境极为恶劣,但张克东和工友们以“石硬没有决心硬,削平山头献宝藏”的决心,硬是靠着人挖车推,剥离搬运出了20万吨土石,为凹山采场提升铁矿石产能打下坚实基础,他也多次荣获马钢“生产标兵”“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矿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张克东回忆道:“我们天不亮就上山了,中午就是喝水吃馍拌咸菜,吃完饭继续干活。大冬天山上的泥土冻得像石头,一镐下去只能刨出一个白点,我们毫不退缩,晚上回到工棚,全身都像散了架似的。但是大家心气高、干劲足,一心就想着干好工作,再苦再累也没有怨言。”如今,已经82岁高龄的张克东时常对孙辈们说:“毛主席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们那时的精神就是苦干、拼命干!”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上世纪90年代,马钢迎来了发展新机遇,要成为现代化社会主义钢铁联合企业。1963年在矿山出生的张成斌,从小就对父辈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情怀耳濡目染,矿山的情结在他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于是,他在读中专时就选择了武汉钢校,后从学校参军、部队转业时,又二话不说回到了故乡--南山矿,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

作为矿二代,科班出身的张成斌通过刻苦钻研,熟练掌握了矿石采掘运输的技术要领,并在摸爬滚打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管理者。针对凹山采场负15米沟开掘进度缓慢这个堵点,他大胆探索出“电机车-汽车联合开拓运输”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凹山采场的产能、运输能力和劳动生产率。后来,作为凹山车间汽运工段段长兼党支部书记,张成斌不但要指挥调度多台40吨的重型拉矿车,还经常冲上去带头干。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个月都能创下高产的新纪录。

“我们的口号是‘多拉快跑夺高产’,由于采掘作业面场地小,地面坑洼不平,矿车体型大,如果频繁倒车,驾驶员操作辛苦不说,到了下半夜,更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张成斌回忆。正是以这种顽强拼搏的劲头,凹山采场一天天‘凹’下去,矿石产量一天天高起来,成了名扬全国的“功勋采场”。张成斌也多次被评为建设标兵、先进生产者,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张成斌感慨地说:“烈火才能炼真钢,幸福就是奋斗出来的。我忘不了父辈们冒酷暑战严寒,靠肩挑手推完成一次次生产大会战的情景;忘不了母亲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子,给家人缝补衣服到深夜的情景;忘不了我们一家人从狭小的平房搬进宽敞明亮楼房时,父母脸上露出的笑容。通过一代又一代矿山人的艰苦奋斗,我们矿山人的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好!”

“干就干出个样子”

2018年,张成斌的儿子张先昂从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沿着祖辈的足迹,回到了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热土。此时,昔日的“功勋采场”--南山矿凹山采场作为重要矿石基地的历史使命已经顺利完成,步入全面生态修复、加快绿色发展的新时代。作为矿三代,张先昂立志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大显身手,全面参与了凹山地质文化公园、凹山排土场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修护工程,全身心投入新时代打造绿水青山的“新凹山大会战”中。

张先昂深知,生态修复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为此,他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南山矿的实际结合起来,多少次查阅资料、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种治理设想,最终和同事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修山”“治砂”“复绿”系统解决方案,率先在全国废弃矿山治理中探索出“生态修复+”治理模式,走出一条资源枯竭型矿山实现绿色转型的新路子。

斗转星移。凹山湖历经60余载风风雨雨,湖边的南山松依旧苍翠挺拔,默默见证了诸多如张先昂般的“矿二代”“矿三代”甚至“矿四代”的创业故事。曾经海拔深度达负215米的凹山矿坑,也已经变成碧波荡漾的人工湖,周边绿树成林、青山花海,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凹山地质文化公园成为马鞍山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示范的新地标,也是宝武绿色生态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