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链促价值链提升!“锌”光耀北非!创新品  提效益华宝基金“硬科技”ETF产品矩阵 合计规模突破百亿元速览宝武智驭未来,抢占新一轮竞争高地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打造新质生产力捧出“金沅宝”结下山海情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995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1-26

捧出“金沅宝”结下山海情

--宝武“授渔”计划探访之镇沅行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张勇倪 健 摄

■记者童 贇 张 萍

镇沅县,全称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坐落于哀牢山和无量山之间,在境内生长有2700多年的野生古茶树而被誉为“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素有“绿海金山”之美称,是东出玉溪、西进临沧、南下普洱、北上大理的重要节点。独特的区位、地理、气候赋予了它独特的资源禀赋,在傣语中,镇沅也意为“粮仓城”。自2004年承担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以来,宝武切实担负起国有企业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发挥央企优势,不断提高定点帮扶工作质量和实效。二十年来,宝武着力从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给予镇沅县多方支持,累计投入定点帮扶资金近1亿元,援建项目168个,累计消费帮扶1.3亿元,促进镇沅县穰穰满家,成为名副其实的粮仓之城。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造血”能力,近年来,宝武加大了产业帮扶力度。2020年开始,与上海市金山区携手在镇沅县打造“金沅宝”区域公共品牌,发挥各自优势,从助困基金到优势产业、特色产品,不断为品牌注入发展活力与动力,探索三方共建推动乡村振兴的央地合作新模式。“金沅宝”从金山区、镇沅县、中国宝武各取一字,既是三方同心同向共谋乡村振兴的盟誓,更寄寓了所有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资源共享,

打造“金沅宝”产品品牌

镇沅县是滇西茶马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茶树栽培历史悠久,民族茶文化源远流长。1991年,县域内发现一株高25.6米、树龄约2700年的茶树,在世界上轰动一时。据统计,在镇沅境内,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树茶约26.85万亩,其中栽培型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无量山和哀牢山,共有八大茶区。茶产业是镇沅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特色骨干产业,是镇沅“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

宝武根据地方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需求,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研判,确定将支持普洱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作为重点帮扶方向。近年来,围绕低产低效茶园改造、茶园绿色有机转换认证、制茶综合技术培训、茶叶初制所建设、茶叶精深加工产线建设、野生茶种子资源库建设等领域,宝武和金山区组织实施了一大批援建帮扶项目,辐射全县9个乡镇100余个村,为镇沅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构建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位于镇沅县城的千家寨爷号普洱茶精制加工研发中心,我们看到了普洱熟茶从晒青毛茶进场到发酵、烘干、包装的全过程。宝武挂职帮扶干部、镇沅县副县长高恩说,这些厂房、产线都是宝武援建的,从根本上解决了茶叶安全、卫生等问题,也保证了产品品质的稳定。不止于此,宝武援建项目更在茶园边、在茶农旁。

从振太镇出发,车辆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行二十几公里后,在水泥路的尽头处、一座两层楼的小院门口停下。镇沅县供销社负责人雷进堂介绍说,这里是宝武援建的打笋山茶叶粗制所。打笋山是镇沅八大茶区之一,在民间也被称为“大理国皇家茶园”。传说当年南诏国灭亡之后,部分王族沿古道南逃,其中一部分来到打笋山,在这原始森林中隐姓埋名,开荒种茶。“在群山环抱中的打笋山,进山道路狭窄崎岖,宝武援建的茶叶粗制所,极大地方便了当地茶农。”这些粗制所、精制所的建设,为“金沅宝”普洱茶系列产品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