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建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信息动态国内钢企“出海”加速布局印尼国内多个硅钢项目持续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 首次突破千万辆工厂预制现场组装: 现代制铁建成模块化建筑试验场回收再利用率更高: 韩国东国CM公司再生绿色彩涂板获ECV认证上半年全球再生钢消费量 同比增长4.6%至2552万吨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989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2-10

钢结构建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由于钢结构自身特点和优势,以及我国钢铁行业、制造业良好的产业基础,钢结构建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是我国钢铁产业、相关制造业、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日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夏农在“发展型材绿色化生产促进建筑钢结构标准化建造”现场会上如是指出。

钢结构发展不足,须规模化应用轧制型材

“推广钢结构是拓展钢材消费新需求的重要领域,同时,钢结构将架起绿色钢铁与绿色建筑协同发展的桥梁。”专家表示。

据中国钢结构协会调研及推算数据,2023年,全行业钢结构加工量约为1.12亿吨,同比增长10.89%,比大多数国家的粗钢产量还要高;占比首次突破10%,较10年前占比翻一番;全国钢结构产值超百亿元的省市共11个,11省市的钢结构总产值占全国钢结构总产值的84.42%,同比有所增加;净利润排名前5的省份分别为浙江、山东、安徽、江苏和湖北,全年净利润为92.85亿元,占全国各省净利总数的一半以上。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是钢结构大国,但不是钢结构强国。”业内专业直言,当前,我国钢结构发展面临竞争同质化、价格战愈演愈烈、产业链协同作业程度低、通用钢结构部品部件规模难以扩大、钢材产品标准与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衔接不畅、钢结构设计建造一体化的人才力量薄弱等问题,在很多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以钢结构所用的型材产品为例。轧制型材截面性能优、成本低、排放低、制造效率高,但在我国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我国钢结构用钢60%以上由钢板焊接而成,热轧型钢仅占钢结构用钢的15%-20%,而发达国家热轧钢材占比40%-50%,热轧型钢的应用潜力巨大。”专家对比道。

近年来,国家相关政策均提到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并提出要“加大热轧H型钢的应用、提高构件的标准化水平、推进标准化设计、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的协同发展”,这些都是钢结构产业变革的方向,也是促进钢结构标准化建造的题中之义。

“我国亟须研发成套的技术,推动轧制型材规模化应用。”专家认为,“应该从型材供给(主要解决型材供给和建筑使用的协同问题)、设计技术(主要解决构件标准化、节点标准化、体系标准化和高效设计的问题)、施工应用(主要解决钢结构制造和现场施工数字化、智能化的问题)、实施评价(主要建立合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评价机制)4个方面,全面提升钢结构产业的效能。”

业内人士认为,“钢结构是制造业在建筑业的直接体现,应当学习制造业,通过标准化、产品化、规模化,降低边际成本,成为数字化、标准化设计的先锋。”

没有标准化设计,就没有标准化建造

“没有标准化设计,就没有标准化建造。”专家认为,建筑工业化必须从设计端做起,实现面向供应链的设计、面向制造与安装的设计(DFMA)。

据专家介绍,传统的设计模式特点为“抛墙式设计”,即我们设计,你们制造,设计不考虑制造的要求,反反复复修改直到把事情做对。而所谓DF⁃ MA,意味着深刻认识设计对质量的重要性,将制造、装配融入前期设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凡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都不作为设计选项(不适合工业化的项目除外)。“还要破除设计与施工分离的障碍,推动设计加工生产施工一体化,完成集成项目交付。”专家强调。

建造以设计为基础,但标准化建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产业链的协调发展。据了解,钢协已组织完成《关于大力推动钢结构建筑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课题研究,报有关部委决策参考。

“应当积极营造有利于钢结构建筑发展的政策环境。”专家强调,突出标准引领,健全钢结构建筑产业链标准体系。如加强钢铁标准与钢结构建筑规范衔接,完善跨产业钢结构标准体系,推动高效能钢材和钢结构部品部件标准化和模块化,促进钢铁及下游产业链标准规范相统一。

标准化建造,也将倒逼绿色钢铁发展

事实上,钢结构标准化建造也对绿色钢铁提出了要求。面向国家行业政策需求,亟需全面提升钢结构制造和安装过程的效率、降低建造全过程的能耗和碳排放。

近年来,晋南钢铁先后投巨资建设型钢绿色新产线,着力建设国内具有影响力型材及镀锌生产基地,将主要产品由盘螺、线材等普通建筑钢材,逐步调整为工字钢、角钢、槽钢、H型钢、镀锌角钢、镀锌槽钢等绿色型钢产品,全力把集团打造成为全球中小型材品类规格齐全、配送效率高、交易服务优的绿色型材示范标杆企业。

为什么晋南钢铁的型钢堪称绿色钢铁?一是其将焦炉煤气、转炉煤气进行回收,制成乙二醇和LNG,符合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路径要求,实现零碳排放;二是全面启用氢能新能源,减少燃油、LNG等化石能源用量,打造绿色低碳物流;三是践行绿色钢铁理念,逐步以光伏、风力发电替代传统火力发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晋南钢铁采用钢焦联合、钢焦化联产工艺后,吨钢碳排放可降至1.4吨左右,优于同行业降碳的先进水平。”相关人士表示。

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2021年10月发布的《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我国钢结构建筑应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钢结构用量达到每年2亿吨以上,占粗钢产量2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逐步达到40%左右,基本实现钢结构建造智能化。业内专家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尤其需要加强钢结构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钢结构产业协调发展。同时,加强标准化设计、推动绿色产品研发,积极采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钢结构全产业链。

(内容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