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马钢四钢轧总厂设备管理二室青年工作组认真贯彻算账经营理念,积极组织引导青年员工以算账经营创造最大价值,成果丰硕。
为避免因轧机换辊小车电缆卷筒卡阻带来的电缆拖扯损坏故障的发生,青年工程师张鹏飞从换辊小车行走编码器运行ODG受到启发,创新性提出给电缆卷筒运行进行ODG监控、再通过对这两个ODG图形实施监测比对的改造思路。为了节约改造成本,张鹏飞放弃了加装编码器的方法,凭借他深厚的PLC程序编写能力,选择了仅为编码器四分之一价格的限位器,并通过利用PLC内的计数模块和逻辑组合,实现了卷筒运动速度的收集和监控。就这样,廉价且实用的带“智能自停”保护连锁功能的换辊小车升级完成了。
据统计,四钢轧1580产线每年换辊小车因为电缆拖拽或者压断导致的更换电缆达3次,每次更换处理电缆费用高达10万元。而通过对F1换辊小车经济又实用的智能改造,该换辊小车电缆已经半年未更换了。
2250生产线层流第一段的28根辊道,俗称内冷辊,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影响带钢的质量,抢修恢复成本也很高。
为了降低、杜绝内冷辊故障,青年工程师张元从冷却水入手,积极运用QC手段,采取了多种举措。为了提升冷却水水质,张元将取水口从水箱底部改到中部,以此来减少杂质进入管道,同时在管道阀门后加装Y型过滤器,这样比先前清理方式可节省一半时间。
为了解决辊道冷却不均的问题,张元从阀门开口度入手,对管道上阀门开度重新进行了调节,并且制定了详细的阀门开度操作要求以及旁通阀门的应急使用条件,供点检员实际操作。在张元的精心维护下,2250生产线的这28根内冷辊近期未发生一起故障。
在四钢轧总厂团委的指导下,工作组成员们立足岗位勤思考,频出算账小“妙招”。青年点检员苏文宝的万向轴卡簧升级、青年工程师陈军奎的频闪仪防护升级改造等,都解决了生产难题,降低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