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主义撕裂供应链合作,欧盟对华所谓“去风险”还继续?
(上接1版)9月9日, 《欧盟竞争力报告》 发布,报告由前欧洲中央银行(ECB) 行长、前意大利总理德拉吉统筹撰写。冯德莱恩所在党欧洲人民党内一些官员评价称,这个报告基本可以预见未来5年欧盟发展的方向。”
报告称,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来自俄罗斯的廉价能源供应已经消失,欧盟需要为国防支付更多费用,人口也在不断减少。
报告认为,欧洲制定工业战略目前面临两个问题。一方面,各国的工业政策仍然各自为政重复和官僚主义严重。另一方面,欧盟的产业政策在各个政策领域相互脱节,现代产业政策需要多方面的协调。
为了减少与美国、中国在产业上的差距,欧盟每年需要投资占欧盟GDP的5%,即7500亿~8000亿欧元(约合5.79万亿~6.17万亿元人民币)。路透社表示,该比例远高于二战后重建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中占欧盟GDP的1%~2%。
德拉吉表示,“虽然中国发展速度有所降缓,但对欧盟开放程度降低,并且与欧盟在全球市场形成竞争”。在报告中写道,据欧洲中央银行数据,中国与欧盟出口的产品有直接竞争的市场范围接近40%,而2002年为25%。
电动汽车贸易争端成为中欧经贸关系的缩影。中国和欧盟作为联系紧密的巨大经济体,产业升级的转型方向和政策路线存在高度相似之处,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的发展阶段与转型节奏造成了贸易领域不平衡。对此,欧盟一方面加紧研发生产本土品牌的电动车,另一方面寄望于通过操弄贸易防御工具阻挠中国出口。
中欧更需走向合作
在是否要对中国采取更“严厉”措施的问题上,报告并没有直接说明,而表示“进退两难”。德拉吉表示“贸易政策必须务实,不能一刀切地用‘更严厉’或者‘放宽’的看待问题,要根据具体领域实施计划。”
在美国“脱欧”为基调的对华经济战略背景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抛出“去风险”概念,强调欧盟的对华政策不应是非黑即白,“我们要专注于去风险而不是脱钩”。
事实上,对华所谓“去风险”是要实施对华先进制造业更加精准的脱钩。部分欧盟官员将中欧基于市场规律形成的产业分工布局歪曲为所谓“对华依赖”,借此推行对华“去风险”政策主张。
近年来,欧盟频频炒作对华所谓“去风险”,本质在先进制造领域搞贸易保护和脱钩,连续出台对华贸易投资限制措施,大大损害了中欧之间的经贸互信和合作环境。
在坚持亲美政治路线的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推进下, 鼓吹对华“去风险”的声音在欧盟中居主,但却非铁板一块。例如在电动车反补贴案中,除德国车企强烈反对外,在最终投票时,也只有10个国家支持加税,尚有5国反对,12国弃权。
2023年中欧贸易克服全球贸易低迷等不利影响,贸易总额高达7830亿美元,平均每分钟贸易往来接近150万美元。中欧双向投资存量超过2500亿美元,双方企业持续看好对方市场。
《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23》 显示,超过90%的受访欧洲企业计划将中国作为投资目的地。欧盟中国商会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超过八成受访中国企业计划扩大在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