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一个时代的画卷,凝心是重要的底色;一个企业的发展,奋斗是重要的力量。党的十九大以来,黄河公司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将集团公司“2035一流战略”、青海省产业“四地”目标建设一起推进,带领公司九千多名员工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公司各产业领域在创新、领跑、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新型电力系统”目标迈进的征程中交出了一份份优异答卷。本报开设“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专栏,刊登各单位在党的十九大以来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员工戒骄戒躁,在公司新时期“三个定位”“四个标杆”“两个典范”奋斗目标中,持续秉持国家电投“绿色创新融合,真信真干真成”核心价值观,勇于担当、开拓进取,以新担当、新作为、新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奋进新征程!
盐锅峡发电公司经过改造后的清污机 魏文晓 摄
全力推动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万里黄河,纳百川浩瀚。享有“黄河第一颗明珠”美誉的盐锅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最早投产发电的大型电站。当时盐、八两座电站不仅为西北电网提供了丰富优质的电能,还为当地农业灌溉提供了保障,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诚然,运行史分别高达61年、47年的盐锅峡和八盘峡水电站,如同人类进入迟暮阶段。励磁系统缺少PSS功能,无法满足励磁系统信息量接入甘肃电网相量测量系统的要求;调速器原有电气控制元件故障率高,主配压阀活塞磨损严重造成间隙过大,运行过程中抽动频繁;门机电气部分PLC模件损坏严重,变频器已停产……所有的问题都指向设备老化严重,老旧设备已经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运行要求,也将跟不上黄河公司新发展目标的步伐。两座老电站设备老化造成的不稳定因素和不安全隐患让管理者心中始终紧绷着一根安全弦。
在党的十九大发展蓝图、集团公司、黄河公司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电站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新趋势下,创新既是有效应对外部复杂严峻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破除内部制约障碍的迫切需要。
“要传承和发扬好‘黄河第一颗明珠’的精神文化,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实现老厂换新颜,老厂育生机,老厂新气象。”今年6月,姚小彦董事长调研时针对盐、八两座电站的未来发展时强调。
智能化技术革新 “老电站”焕发“新活力”
九曲连环的黄河,泥沙含量居世界之首,也是治理难度最大的河流之一。党的十九大以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尤其对建在多泥沙河流上的盐锅峡电站的防汛度汛工作来说,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每年汛期黄河来水中携卷着大量草木、污物,是影响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的一大不利因素,也与用好每一滴水、争发每一度电、建设“绿色电站”的愿景相冲突,更将影响到当地流域的民生经济发展。
“过去,库区清污问题确实是个老大难,工作费时费力,人工投入量大,不仅损失电量,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维护部八站机械班的天车司机王颖说道。2019年起,随着先后更换盐、八两站22组机组进水口拦污栅,以及加装改造的自动清污装置投入使用,将单次清污人力资源投入和清污时间降低了75%以上,年节约清污损失电量1800万千瓦时以上,解决了以往一到汛期就频繁人力清污的难题,大幅提高了机组的发电效率。
26次110千伏母线停电,43组隔离刀闸更换。公司利用三年时间,克服严寒、疫情等不利因素,分批次更换了盐站110千伏的母线电动隔离刀闸,为后期实现刀闸的远方控制操作打下坚实基础。
设备改造升级 “老电站”注入“新动能”
“盘活盐、八两站的存量资产,首先要从设备技术改造入手!”盐电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董晓宁一针见血地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助力集团公司“2035一流战略”高质量落地,电站不拖后腿,打好“存量牌”深挖内潜,公司党委将提升设备的本质安全作为第一要务来抓,以“两提两降”为目标,全力实施设备设施技术改造工作,加强水电站发电设备和送出线路维护管理。
截至目前,设备全面消缺和技改升级“重头戏”圆满落幕,公司陆续完成两站16台发电机调速器改造、6台门式起重机改造、110千伏母差保护的更换、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安装、PMU相量采集装置安装、事故油池加装和八站闭式循环冷却器更换、盐站3台发电机励磁系统更换、盐站68组发电机冷却器更换、盐站10台单元公用水系统滤过器更换等工作;公司先后完成重大技改项目20项,落实反事故措施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分别达27条和33条。通过持续提升规范管理水平,不断更新软硬件设备设施,两座电站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全面提升的电站现代化水平和逐步完善的智能化设备技术让盐、八两座老电站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目标更进一步。公司党委针对创新工作和智能化系统外围设备改造再次进行深入思考,并将以创新为帆,面向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全速航行,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保驾护航。
(成禹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