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董豪杰
从培训班充电,到田间挣大钱;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创业;从依靠传统经验,到相信科学用科学,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农民,正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为振兴乡村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形象,到手握高科技能挣大钱的高素质农民,农民的新变化,正谱写着河南“三农”的新篇章。
领头羊“开路”产业驶入快车道
寒冬时节,夏邑县曹集乡彭寨村的草莓大棚里红火一片,采摘者、收购商络绎不绝。从每年12月初到来年的6月底,不断出产的草莓,能够为村民带来不菲的收入。
“包括颜色、大小、口感等在内的质量的提升,让我们彭寨的草莓也算小有名气了。”基地负责人薛峰介绍说,按照新的管理技术,亩产能超过3500斤,“一亩就能挣4万元。”
彭寨村草莓产业的发展,要从一堂课说起。薛峰和几个村民,参加了夏邑县农广校开办的草莓培训班,从品种选择、种植技术到销售、经营管理,学成归来的薛峰便带领村民,发展起了这个占地近500亩的草莓种植基地。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