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县集中托养托起“稳稳的幸福”乡村振兴让村里年年都有新变化“一把手”脱贫记图片新闻宁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办实事清丰县全力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光山县3个亿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持续推进“万警助万企”活动2.11亿元建10万亩高标准农田扎实开展“万人助企联乡帮村”小积分助推人居环境大变化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382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1-09

“一把手”脱贫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通讯员谭金富谭莉

她看着我们,脸上挂满了红晕:“你们是来采访的?”

笔者点了点头。

这是一位30多岁的乡下女人,白中透红的脸膛,一双清澈的大眼睛,张扬着无穷无尽的活力。

笔者说:“你是全县第一个申请脱贫的贫困户,敢吃螃蟹的第一人。”

她腼腆地笑了笑。

笔者问:“听说,里里外外,你都是家里的一把手?”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两行眼泪一下子从那双明亮的大眼睛里滚落下来。

很快,她抹了一把眼泪,坦然地伸开双臂,大方地说:“村里村外的人都知道,在我们家,里里外外,我都是一把手。我也真的就是‘一把手’。”

笔者惊愕地瞪大了眼睛。她真的是一把手--右手没有手指,手掌发育也不健全。

不等我们发问,她已抬起头来,给我们讲起她脱贫摘帽的心路历程和经历:

“我叫孙建红,今年34岁,家住在南召县四棵树乡青杠扒村。妈妈生下我的时候,我就没有右手。正因为如此,我出生之后被转了四家,直到遇见现在的养父,才算安定下来。就这样,我自卑,从小就不敢往人多的地方去,总是把自己不完整的右手藏在口袋里。”

结婚之前,孙建红与养父相依为命,勉强上到小学五年级,就因生活困难,加上自卑而辍学了。结婚以后,更加艰难的日子来到了她面前。

“新婚时,丈夫家里只有两间土墙草房,婆婆和公爹没有文化,丈夫文化也不高,全靠家里承包的那点地维持生活。婆婆是一个天生残疾人,不会走路,不会说话。我刚结婚不久,公爹又得了高血压、心脏病,不但不能再照顾婆婆,还需要人照顾。当时,家里非常困难,婆婆生病住院花的医疗费全是借的!”

面对家庭贫困的残酷事实,孙建红不怕苦,不怕累,日夜操劳,只盼望能早日脱贫致富。可是,一个残疾人,怎样才能改变这一切,甩掉贫困的帽子呢?

孙建红是幸运的。

在倾举国之力消灭贫困这场世界罕见的伟大壮举中,在县乡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关心下,孙建红家被评定为低保户,2015年,又由低保户被确定为贫困户,政府对她的婆婆和公爹实施大病医保和扶贫义诊救助。县司法局、乡政府驻村扶贫工作队到家嘘寒问暖,给予救济,为她家办理了5000元的扶助资金,帮着她家上项目,发展香菇种植。没有技术,她就去邻村给香菇种植大户打工,虚心请教。孙建红试着种植香菇3000袋,获得成功。这一年,光香菇一项,纯收入就有近万元。第二年,她扩大了种植规模,种植香菇5000袋,纯收入1.5万元。2021年,她种植香菇8000袋,收入又有提高。

除了种香菇、种好承包地,孙建红还搞起了家庭养殖,年收入有2000多元。撵着季节,她春天上山采摘拳菜,夏天上山采野蘑菇,每年收入4000余元。学习缝纫加工,到村里的扶贫车间做衣服,每年收入近万元。再加上丈夫打工收入,孙建红家庭年收入达4万余元,彻底告别了贫困。

通过几年的努力,孙建红翻修、新盖了平房七间,购置了电动车、洗衣机和彩电。

“我并不觉得当贫困户是多么光荣的事情,现在政策这么好,总不能坐享其成等着别人给,别人给的始终没有自己劳动得来的踏实。咱一定要用勤劳双手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在和丈夫商量后,孙建红向扶贫工作队和村委会庄重地提出了退出贫困户的要求。

村干部、乡干部和县委书记听说孙建红这样的家庭在全县第一个提出彻底脱贫申请的消息,都很吃惊。

孙建红说:“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我收获了希望,实现了自己脱贫的梦想。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我会更加努力奋斗,实实在在当好一把手。”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