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穆瑞杰
□本报记者田明文/图
“近年来,我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积累了农村发展的经验,夯实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但是,发展中仍然面临着思想意识不强、产业转型升级不足、人才需求短缺等问题……”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因此,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在今年两会期间,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穆瑞杰在接受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专访时开宗明义,直入主题。
河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穆瑞杰认为,首先在思想意识层面上,农村地区受到传统思想意识的影响,观念转变较慢。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地区思想意识还比较保守,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还缺乏深入认识。
其次,产业优势存在不足,传统产业的基础比较薄弱,相应的设施建设并不完善,导致产业优势不集中;存在过于追求“短平快”产业的发展。一些地区急于求成,为了快速见到收益,就发展“短平快”产业,对长期产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也不利于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目标。
最后,在人才方面,高端人才引进难、留住难。近年来,虽然河南为乡村振兴人才引进出台了诸多措施,但仍有一些地区引进高端人才比较困难,将人才引进到农村留住更难,这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此外,人才技能培训还停留在低附加值产业领域。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较多停留在种植业、养殖业等低附加值产业,对于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等内容的培训涉及较少,不利于全面乡村振兴的推进。
河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与对策有哪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穆瑞杰表示,首先要借助文化振兴,促进村民思想转变。应当积极促进农村移风易俗,不断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一要在农村地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二要弘扬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传承。三要定期实施文明风尚提升行动。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促进农村地区身份认同的实现,解决我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思想意识层面的难题。
同时,借鉴精准扶贫的实践经验,构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垂直治理模式,在中央政府和河南省政府主导的相对贫困治理战略下,充分发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从制度层面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的形成。
其次,要始终将产业振兴摆在核心位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脱贫攻坚工作也应当在脱贫攻坚成果之上,进一步做好产业规划、做强扶贫产业,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是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把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同产业兴旺结合起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如商丘市柘城县把辣椒产业作为扶贫主导产业,编制三樱椒发展规划,对种植区域、加工、仓储、市场、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进行合理布局;濮阳市清丰县以做大基地、支撑龙头、强化带贫为目的,将草腐食用菌发展成为特色产业;新乡市原阳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其产业集聚区重点推进的绿色食品产业中,目前国内主体最明确、规模最庞大的中央厨房产业园正在迅速崛起,中部牛羊肉加工产业园在2021年也陆续投产,智能家居和装配式建筑等产业也在原阳县快速发展。
再次,要发挥人才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未来,我省应将重点放在人才建设机制的可持续性与效果性上面。
一是鼓励大学生服务乡村建设。要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畅通人才流转渠道,通过定居补贴或者住房贷款优惠等方式,留用在原来基层事业单位的期满人员;在公务员招录方面,采取面向服务于基层大学生的定向招录;特产丰富的地区,可以通过相关激励措施,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与涉农科研院所高校合作,鼓励高校将相关专业的实习环节放在基层。
二是创新人才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在培训方式上,积极开展针对农业经理人、新型经营主体、现代创业创新青年等不同主体的培训;采用理论授课与现场实训结合、线下培训与线上学习结合、集中培训和日常跟踪服务结合的方式。在培训内容上,注重与主导产业结合起来,全面讲授农牧业科技知识,全面提升农民科技知识水平;根据不同专业开展田间实训,全方位提高农民技能水平;加强线上和线下跟踪指导,进行全方位服务。
三是邀请专家、学者到农村开展座谈交流,并指导产业发展。邀请专家到农村地区开办讲座,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行指导。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主导作用,邀请相关专家直接参与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最后,创新衔接模式,实现提质增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相应的衔接模式也应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更好效果。未来发展中,应注重电子商务与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融合,同时借助数字化技术,持续提升农村地区的产业化水平。当前,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逐步成为保障农民稳定增收、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利用数字经济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