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蒋向王晨阳
核心提示
春季是小麦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培育壮秆大穗、实现穗足粒多的关键时期,是为粒重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小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此时,小麦生长发育加快,对水、肥需求量增大,对水肥及环境条件较为敏感。因此,加强春季麦田管理,对搭好丰产架子,实现小麦高产稳产至关重要。
1月22日,杞县五里镇杨庄村麦田,农民抓住降雪时机,做好小麦冬管并及时追施肥料,为来年夏粮增产增收打牢基础。 刘银忠摄
当前小麦苗情
受麦播前持续降雨、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影响,我省整地播种普遍推迟;进入去年10月中旬后,天气晴好,播种进展顺利,小麦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冬前整体墒情较好,气温偏高、光照充足,对促进全省小麦苗情转化升级有利。据越冬期苗情调查,当前全省一、二类苗比例77.4%,三类苗比例22.3%,旺长苗比例0.3%。据对河南中部麦田的单株调查,去年10月15日前后播种的小麦6叶1心以上,去年10月18日播种的5叶1心,均达壮苗标准。去年10月25日播种的为4叶1心或5叶。
小麦生产形势分析表明,当前生产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晚播小麦面积大,长势偏弱;二是小麦播期拉长,苗情类型复杂,长势不均衡,春季麦田管理难度加大;三是部分田块整地粗放,坷垃较多,遭受低温冻害的风险加大;四是部分地块茎基腐病、纹枯病等已经发生,加之冬前化学除草面积小,病虫草害偏重发生风险较高。
春季管理措施
返青至起身期管理
小麦返青至起身期是促弱苗转壮苗、促小蘖赶大蘖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的重点是:根据苗情、墒情、病虫情,科学分类施策,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1.促弱控旺
针对因播期推迟造成弱苗占比偏高、苗情类型复杂的现状,在管理上应以促弱控旺为重点,进行分类管理。
①中耕划锄
早春时节,应将中耕划锄作为晚播小麦管理的首要措施。待土壤化冻后,开始中耕划锄,以达到增温保墒、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条件、促进根系生长、消灭杂草的目的。划锄时,应做到划细、划匀、划平、划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不漏杂草。
②因苗分类进行肥水管理
对豫北、豫西地区晚播面积大、苗情较差的麦田,返青后应及早追肥,即在土壤化冻后,趁墒追施适量氮肥和磷肥,以促苗早发快长,追肥可与中耕相结合。晚播小麦要控制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而影响麦苗生长,可在返青后期或起身期浇水,保证水分供应。
对豫中、豫东地区长势较好的麦田春季管理要以稳为主,返青期控制肥水,进行中耕松土,增温保墒,保苗稳健生长。对旺苗麦田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春季管理要以控为主。返青期可采取镇压或深锄断根的措施,抑制春季过多分蘖和麦苗继续旺长;也可在起身初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抑制剂进行化控,预防后期倒伏。对越冬期叶片受冻麦田,返青期中耕划锄、追肥浇水,促进植株生长。
在豫南地区,对旺苗麦田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在返青期至起身期进行镇压,抑制无效分蘖生长和基部节间过度伸长,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对于有“脱肥”现象的旺长麦田,可在起身期追肥浇水,防止过旺苗转弱苗。此外,豫南稻茬麦田要注意清沟理墒、疏通田内外沟系,保证排灌畅通,预防渍害和干旱。
2.适度镇压
对于吊根苗和田间坷垃较多、秸秆还田质量不高导致土壤暄松的麦田,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早春镇压应和划锄相结合,先压后锄,达到土层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抗旱的作用。镇压作业注意压软不压硬、压干不压湿,弱苗压轻、旺苗压重。
3.化学除草
对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要在小麦返青至起身期及早进行化学除草。当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6℃以后,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进行化学除草。要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适宜的除草剂,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以免发生药害。
起身至拔节期管理
小麦拔节期至孕穗期是决定亩穗数,并为穗粒数、千粒重打基础的重要时期。此期田间管理的重点是:因地因苗制宜,科学肥水管理,保苗稳健生长,培育壮秆大穗,搭好丰产架子。
1.因苗分类管理
对一、二类壮苗麦田,地力水平一般的可在拔节初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以促苗稳健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对地力水平较高的麦田和种植优质强筋、中强筋小麦的麦田,可在拔节中后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促穗大粒多、提质增效。对旺长麦田,应在前期控旺的基础上,在拔节后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对晚播麦田,在返青期追肥的基础上,结合拔节期浇水,适量追肥。
2.防御低温冻害
河南省春季气温回升快、波动大,尤其是小麦拔节后抗寒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冻害。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流来临前,对墒情不足的麦田及时进行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预防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追肥浇水等补救措施,促进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
3.防治病虫害
严密监控小麦条锈病,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防控策略,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延缓病害扩展蔓延。对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进行早期控制,并注意挑治麦蚜、麦蜘蛛,压低虫源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