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豪杰)3月7日,白天气温回升至20℃,襄城县金襄大道两旁的麦田里,绿油油的麦苗“吃饱喝足”,长势正旺。不远处的襄城县春秋种植专业合作社里,20多个种粮大户讨论的却是秋粮。
春说秋粮,并不稀奇,今年,我省将发展10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这是河南落实保障国家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和扩大油料作物种植的具体举措。
新事物、新模式,推广落实,关键看大户。在大豆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的襄城县,种粮大户们对大豆自然不陌生,但大豆玉米兼容发展、一田双收的新模式,虽然经过多次技术培训,却还是“不保把”。
参加讨论的,还有农业农村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服务专家组的专家们,会上,种植大户、种子经销商、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等“七嘴八舌”,问题不少。
今年准备发展12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襄城县首锋植保合作社的范勋旺,既是种植大户,也是农机大户,他坦言,两种作物复合种植,虽然收益更高,但也会让种植管理更麻烦,因此,农机十分关键,尤其是播种这个基础环节。专家组成员、四川农大雍太文教授详细了解种植户的基本情况、疑惑之后,针对大豆趁墒、造墒播种,播种机具改进,模式选择等现场作答,并指导农户兼顾效益和效率,在品种选择、模式选择过程中,与农机紧密结合,为农田管理、收获奠定良好基础。
在鹿邑县,张杰家庭农场负责人早早就准备好了玉米、大豆种子,并根据现有机械确定了玉米4行、大豆6行的种植模式,但专家组成员、河南农大刘天学教授当即就发现问题,他解释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绝不是简单地将两种作物“组合”到一块田里,该技术模式的核心是保证玉米产量基本稳定、多收一茬大豆,也就意味着在玉米种植时,以缩小株距、行距来减少用地面积,为大豆“腾地”,同时发挥玉米边行优势,保障产量,由此带来播种、施肥、收获等多方面的变化。“跟以往的间作套种,并不是一回事儿。”刘天学说。
大豆种植大县永城市,早在2013年便开始试验示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但受限于机械难题,推广面积一直不大。在永城市阳光农机合作社,专家就现有播种机械以及改进方式进行了现场指导。专家组成员、中国农大机械专家张东兴教授指出,新模式带来效益提高的同时,也应注意选好种植模式,定好农机具,做到农机、农艺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专家组既是调研我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进展,也是解难答疑,推动解决技术难题,对种植大户而言,更是一场现场培训课。”省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平西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