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吕国强彭红
当前,我省小麦生长正陆续进入中后期,此期病虫害重点防控对象为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白粉病、叶锈病、穗蚜和麦蜘蛛等。
在防控策略上,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非化学防控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应急处置与可持续治理相结合,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在防控药剂选择上,重点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相同品种药剂重点推广高含量产品和悬浮剂、水乳剂等环保剂型。
严密监控小麦条锈病
沙河以南的条锈病常发区和冬繁区,要全面落实“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控策略,随时防治零星病叶和发病中心,压低菌源量,降低病害流行风险。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时,应组织开展区域性统一防治,防止病害大面积流行。防治药剂可选用粉唑醇、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氟环唑等,药剂用量严格按照产品推荐剂量。上述药剂可兼治纹枯病、茎基腐病、叶锈病、白粉病、叶枯病等病害。
抢抓关键期防治病虫
小麦返青拔节期也是防治纹枯病、茎基腐病和麦蜘蛛等病虫的关键时期。小麦纹枯病病株率达15%时,选择使用井冈霉素、己唑醇、戊唑醇、丙环唑、申嗪霉素、多抗霉素、井冈·蜡芽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在发病初期,可选用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戊唑醇、多菌灵、枯草芽孢杆菌+申嗪霉素等药剂防治。严重发生田,隔7~10天再喷1次,要注意用大水量将药液喷淋在麦株茎基部,以确保防治效果。小麦红蜘蛛,当平均33厘米行长螨量达到200头时,选用阿维菌素、哒螨酮、甲维盐等喷雾防治,也可采取灌水时振动麦株的方法杀死害螨。小麦黄花叶病,可在春季发病初期,追施氮肥,并喷施磷酸二氢钾、生长调节剂等,减轻病害症状,恢复长势,减少产量损失。孢囊线虫病,可采取镇压、增施氮磷肥、浇水、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有效措施,促进小麦健壮成长,减轻危害损失。
抽穗扬花期全面预防赤霉病
要科学研判,及早准备,见花打药,主动预防,确保防在发生流行之前。掌握好防治时机。豫南常发区应提倡小麦扬花初期进行喷药保护,要用足药液量,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如遇适合病害流行的连续阴雨天气,需隔5~7天再用药防治1次,以确保防治效果。其他麦区要密切关注抽穗扬花期天气预报,如有2~3天降雨或者连阴雨天气,必须提前进行大面积喷药预防。选好对路药剂。推荐选用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戊唑醇、咪鲜胺、嘧菌酯和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如丙唑·戊唑醇、氰烯菌酯·戊唑醇、氰烯菌酯·己唑醇、戊唑醇·咪鲜胺、丙硫菌唑·戊唑醇等),豫南麦区不宜单独使用多菌灵。要注重交替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产生。选用高功效植保机械。尽量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亩药液量1升以上)等高效植保机械,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同时应添加适宜的功能助剂、沉降剂等,提高施药质量,保证防治效果。
此外,还要做好小麦吸浆虫的防控工作。可在小麦抽穗70%~80%、成虫发生高峰期用药。当每10网复次捕获成虫10头以上,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头以上成虫时,立即用高效氯氰菊酯、阿维·吡虫啉、氟氯·吡虫啉、联苯·三唑磷等进行防治,可兼治麦蚜、黏虫等害虫。
灌浆期做好一喷三防
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发生危害高峰期,各地要根据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叶面肥等,科学配方、混合喷洒,综合控制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叶枯病、麦穗蚜等多种病虫危害,达到一喷多效。推荐药剂:杀菌剂有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咪鲜胺、丙唑·戊唑醇等;杀虫剂有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抗蚜威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选用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赤·吲乙·芸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