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多名网格员织起“幸福网” 唐河 18.7亿元一次性补给 我省实际种粮农民镇平有了小麦育种院士工作站奋力实现“三农”工作全年红倡议书做咱家人爱吃的“放心粉”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27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3-18

我省12家红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联合倡议

做咱家人爱吃的“放心粉”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孙雅琳

“依法依规生产经营,保障红薯产品质量安全,做出家人朋友爱吃的产品!”3月17日,河南薯品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河南省盛田农业有限公司、洛阳薯乡薯业科创园有限公司、河南豫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南薯品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南阳市玉薯坊食品有限公司、确山顺春薯业有限公司、三门峡华昌薯业有限公司、洛阳景森农业有限公司、林州绿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嘉县鑫桥薯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旗县纯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12家红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联合发出掷地有声的倡议。

粉条作为一种家常美食,在我国已经存在了至少1400年,它的创始人不是别人,正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大军事家孙膑。粉条最初的原料不是红薯,而是豆类。《本草纲目》中记载:“绿豆,处处种之,磨而为面,滤澄取粉,可以作饵顿糕,荡皮搓索,为食中要物。”这里提到的搓索就是粉条。直到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福建商人陈振龙从吕宋(即菲律宾)带回了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易种、高产的红薯不仅成了中国人的重要粮食,使明到清中国人口实现从1亿到4亿的大跨越,红薯也由此成为新的粉条制作原料。

从一块红薯到一根粉条,要经历选红薯、洗红薯、磨红薯、兜粉蛋、勾粉芡以及和糊、漏粉、煮粉等多道加工工艺,最后涅槃成一根晶莹剔透、柔韧筋道的粉条。

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我省是国内最大的红薯产地,红薯加工成粉条可增值数倍。在各市、县、乡村,利用国家助农政策扶持,通过农业合作社引领,投资创办淀粉加工厂、粉条粉丝加工厂是一项门槛低、回报率高的产业,不仅可以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产业富村,还扩大了村民就业范围。禹州市花石镇王桥村村民柴小妍,原来辗转上海、西安当销售,现在当地一家红薯制品企业找到了归属感,一个月工资3700元左右,离家近还能照顾到老人和小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人们对农产品提出了高品质的需求。此次我省12家从事红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发出的从源头确保食品安全的倡议,显得尤为重要。

立规矩、树标准、强规范、守底线,我省的红薯产品生产企业才能行稳致远,才能实现种植一片红薯,发展一个产业,链接一批农户,富裕一方百姓。

对我省红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报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关注。

扫码了解更多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