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如何保护未成年人不受侵害,关乎家庭的希望、社会的稳定、国家的未来。2021年4月,台前县人民法院设立少年法庭,主要审理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以及民事侵权行政案件。
2021年,少年法庭共审结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16件,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为11件,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为20人,未成年受害人案件10件,被侵害未成年人9人。审结涉及未成年人民事侵权案件4件,均是交通事故案件中的原告。
案件特点分析
涉及性。有8起案件涉及强奸、介绍卖淫以及拐卖妇女等方面,说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性的认识及相关法律缺乏认识。涉及钱。帮信案件、诈骗案件、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件以及拐卖儿童案件共8件涉及此。说明未成年人对于金钱的观念缺乏正确认识,懒惰思想及不劳而获的思想严重。涉及受教育程度。被告人以及受害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多是小学文化程度。这些案件当事人认知水平较低,是非观念模糊,法律意识淡薄。
案件原因分析
个人原因:这些孩子年龄小,防范意识不强,几乎没有防护能力。再加上有些孩子处于叛逆期,危害识别能力差,导致从众心理强,自控能力不高。家庭原因:一是家庭教育缺失。仅有21%乡村家庭进行了防伤害教育,主要靠说教;72%乡村家庭表示主要靠学校教育;7%乡村家庭表示依靠孩子耳濡目染。未成年人安全防护教育途径比较单一、传统。二是家庭关爱缺位。台前县经济不发达,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父母角色意识淡薄。社会原因:违法犯罪的土壤和环境还存在,监督犯罪的机制还不太严密;法制宣传多集中在城区,极少涉及乡镇。
工作做法
“防”字当先。推行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六个一”机制,即每年至少开展一堂“开学啦”法制课堂、一次未成年人案件模拟审判、一次“法律在我身边”宣传、一次未成年人案件巡回审判、一次未成年犯罪人员心理辅导,至少制作一个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宣教片,常态化开展未成年人普法教育。“救”字跟进。针对一些未成年人及其家长进行座谈,让未成年人与其家长之间互动起来。积极引导与心理疏导,让他们走出思想误区,树立正确的
社会观、婚姻观、家庭观、金钱观等。
对策建议
审判层面,一方面严格把握法律尺度,对一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积极探索研判;另一方面开展法官“送法进校园”,为学生上法制课,用身边的案例普法,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家庭层面,积极呼吁家庭教育,探索孩子出生前及出生后的父母教育与学习。社会层面,建立全社会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的综合体系,纳入综合治理范畴,探索“1+N”模式,法院、村委会、妇联、教育、团委等共同参与;建立所有未成年人台账制度,尤其是失学的未成年人,要时时关注,及时掌握未成年人生活环境、成长状况以及心理变化等。(台前县人民法院仝兴合兰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