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培学在创作
智圣鬼谷子冯培学作
□韩峰
冯培学20世纪60年代初出生于淇县太行山区的黄洞乡温坡村。这是个有着悠久制陶历史的传统古村落,不知何故,制陶技艺曾一度失传。100多年前,制陶技艺在祖上冯志彪的手中得到了传承,并流传后世,至今已历经六代。冯培学的祖父和父母都曾以制陶为生,冯培学从小耳濡目染,对制陶技艺很感兴趣,15岁便跟着父母走上了制陶之路。
“黑陶响叮当,还是红土岗。”温坡村之所以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与附近南沟东坡红土岗的红胶土是分不开的。土,是制陶的唯一原料,土的优劣,直接关系着陶器的质量。而红土岗的红胶土,不仅干净,无杂质,而且黏性很大,特别适合制陶。
在冯培学的记忆里,过去村里虽有多家制陶,但都是制作一些面罐、花盆、水盆、水缸等实用物品。随着这些物品逐渐被不锈钢、搪瓷等制品替代,制作黑陶的窑火渐渐熄灭了。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冯培学萌生了重新点燃窑火的念头,但他不想再像祖辈那样烧制不合时宜的实用物品,他想与时俱进,在传承黑陶烧制工艺的基础上予以改进,根据当代人们的审美观,将文化和艺术融进黑陶,从而烧制出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观赏价值的艺术品。于是,他先后到中央美院、杭州美院等地拜师学艺,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制作工艺。
熊熊窑火终于在冯培学的手中重新点燃了。经过选泥、晒干、泡水、炼泥、拉坯、打磨、亮光、雕刻、烧制等20多道工序,经过传统烧制技法与烟熏渗碳技法相结合的反复试验,一件件黑如漆、亮如镜、硬如瓷、声如磬融绘画、镂空、高浮雕为一体的艺术品,陆续闪亮在商场、文博会展厅,并远销韩国等多个国家,深受国内外爱好者的喜爱和赞誉,同时,也得到了许多有关专家的认可。
几十年来,冯培学已积累了丰富的制陶经验。陶坯是否干透,他一看一摸就知道;什么时候装窑,他一看天气便知道。冬天烧制,陶器易裂;春暖花开,烧制适合。“要想陶器黑得透,关键在火候;要想陶器黑又亮,烟熏渗碳不能忘。”火候大了,容易把陶器烧破;火候小了,将陶器放到水里容易泡碎。这其中烧窑、封窑、烟熏渗碳时间节点的准确掌握尤为重要,稍不留神便是一堆废品。冯培学对这些时间节点的准确掌握,无不倾注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艺无止境。冯培学没有安于现状,故步自封,每逢有国家级或省级博览会、文博会、展销会,他就带领有关人员前往观摩学习,开阔视野,拜师取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还经常到中小学校开展黑陶知识讲座,普及黑陶知识等。
冯培学,现为省级陶瓷艺术大师、鹤壁市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淇县民协副主席。其作品《女娲补天》《鬼谷子下山》《人生如意》《十二生肖》《中国鹤壁》《云梦山军坛》等荣获国家级、省级奖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