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降温降水就在今晚淮阳20万亩蒜薹销不愁黑龙庄好乡风“吹”来产业旺大峪要翻身要崛起大峪欢迎您图片新闻牡丹品种有了“身份证”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41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4-11

黑龙庄好乡风“吹”来产业旺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李萌萌文/图

4月2日,沿着乡间小道,经过严格的扫码、消毒,记者进入淇县卫都街道办事处黑龙庄村。

“以前这是个脏乱差且难管理的小村庄,2018年经过全体村民改造后,摇身一变成了明星村。”同车的鹤壁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科科长刘新锋赞叹着黑龙庄的变化。

错落有致的庭院、平整宽阔的街道、环境优美的游园,一尘不染的地面,偌大的一块儿电子屏矗立在乡贤小广场上,“太行路”“常青街”,每条街道都安装了街牌赋予了街名……这些改变的“秘密”都被写在了村庄的墙上。

“各户门前屋后为卫生责任区,积分可到爱心超市兑换物品。年底对积分最高的前三户奖励500元、一袋大米。年底积分最高保持三连冠的农户,奖励一辆2000元的电动车。”黑龙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关保站在写有十条“村规民约”的墙下介绍道。为彻底改变黑龙庄村的面貌,2018年,该村党支部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等30余人到外地示范村参观学习回来后,经过征询群众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制定了十条“土味儿”村规民约,以规范村民的生产生活行为,引导良好社会风气。

定了干,干了算。黑龙庄决定先从村庄卫生环境抓起,将村里闲置房屋拆掉,改成“三园一广场”。“做通群众思想是最难的,缺钱也是最难的。”该村党支部委员赵九林感慨道。为将村内的养猪场拆除,他们连夜行车1000多公里找村民做工作,最终征得村民同意拆除;缺资金,他们就捡国道改道人家不要的树,种成如今的花园、游园。

“十条村规民约是动态的,如今家家婚丧嫁娶都不大操大办了,也不使用响器,奖励500元的这条村规民约也将下墙了。”赵关保为这样的乡风改变感到自豪和满足。

成果不易,如何保持?“村规民约”墙的对面便是一年一度大张旗鼓表彰出来的11名“好媳妇”“好乡贤”“好丈夫”“好党员”……让荣誉成为每个村民的向往,村委会不指定候选人,每年全村群众自愿评选,十几本评选的纪录档案被完整地存放在村委会的档案柜里。

沿着黑龙庄村太行路向北,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公告栏里,将全村分为4个卫生责任区,每月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对各责任区评比,每户积分每月上榜,每月挂出红黑榜;爱心服务捐助榜上,村内近百人捐款,总收入36680元……“这些明明白白的事,让村民的心更加凝聚了。”赵关保高兴地说。

“要说最累的还是村里的喇叭,就没见闲过,红歌、环境卫生评比、疫情防控等都上喇叭。”村民袁露露笑道,“这是赵支书潜移默化改变村民思想的绝招。”

“村委会做出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提高村民的素质,让制度变成自觉,最终让村民得到实惠。”赵关保意味深长地说。黑龙庄村不做盲目的事情,村内是花,村边是果的“四园”建设规划,也在确保制度完善、党员认领的情况下开始实施,做到“建一片,建好一片”。

好乡风“吹”进了千家万户,产业发展也迎来百花齐放。2019年,黑龙庄村集体废弃的鸡场经过整修,获得6万元的租赁费;2020年,经过淇县县委组织部考核,黑龙庄村获得50万党建项目资金,建成了一栋标准化肉鸡养殖场,村集体每年再增收5万元;2022年,淇县财政局700多万元的脱毒红薯育苗基地落户黑龙庄村,预计每年可收入30余万元。

村民拿着村规民约学习、比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