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家乡!段明利的初心很简单南乐“选育练评”乡村振兴领头雁防控一线冲锋安阳县白璧镇党员志愿者24小时在线漯河市西城区198个网格“网住”疫情乡村振兴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大舞台图片新闻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5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4-27

乡村振兴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大舞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丁静

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则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成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最大制约和突出短板。党中央基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问题导向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就是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问题,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必须立足农情省情,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要求,抓牢“产业兴旺”这一基础和前提,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文章,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农村经营主体搭建广阔舞台,激发农民工报效家乡情怀,吸引越来越多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增添新的力量。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高质量农业,为农民工成为新型农民创造了条件

进入新时代,加快农业发展,必须直面新情况新问题。在我国粮食告别短缺、传统农业土地产出率接近或达到上限规模、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背景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即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使得农业供给结构难以满足农业需求结构的升级。供给与需求的结构失衡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农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供求矛盾转化要求创新农业发展思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新动能培育,提高农业创造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力,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重在要素流向的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产业融合发展中,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在产业融合发展中,鼓励和支持农民就业创业,以催生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农民工是农村劳动力中的精英分子,河南农民工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超过50%,农民工外出务工开阔了眼界,积累了资金和经验,提升了技术和管理水平,必须鼓励、引导、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深化生态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绿色农业,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机遇

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文明振兴,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振兴的核心要义。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自然生态环境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提供自然生产力,它的兴衰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兴衰。长期以来的农业粗放式经营加剧了生态系统的恶化,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生态环境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要求人们珍惜它、保护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对待自然生产力的态度上,必须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保护”上着力,在“开发”上出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将乡村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和经济的融合发展与良性循环。深化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市场需求导向,强化政府调控作用,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用途管制、价格形成、价值实现、有偿使用、生态补偿、责任追究等体制机制创新,坚守绿色是农村的“金字招牌”和“摇钱树”,以“生态+”为抓手,培育壮大以绿色为核心要素的新产业新业态,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更加重视绿色产业在拉动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加重视把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发展优势,返乡农民工创业多选择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文创农业等绿色产业,吸引更多外部人到农村创新创业、观光休闲,逐步增加产品和服务的绿色附加值,把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促进农村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深化乡村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增添了动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乡村精神文明体现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上,体现在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上。乡风文明以乡村文化振兴为内涵,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优秀农耕文化,优秀农耕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和根脉,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蕴含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保持乡村文化旺盛生命力,需要紧扣时代脉搏,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和彰显乡村文化软实力。优秀农耕文化作为现实生产力是通过乡村文化产业实现的,让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产,提高文化资产的增值收益,有效提升农产品品质及产业附加值。如以旅游产业为依托,构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共生结构,通过乡村旅游、农耕文化体验等文化产业新业态,展现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经济价值,这符合农民工个人价值追求,无疑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新增长点,返乡创业农民工在提高收入的同时,提升乡土特色文化的认知与保护传承的自觉。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中,鼓励和支持返乡创业农民工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催生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培植和激发农民工内心的乡村文化自信。乡村文化自信是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也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