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劳动光荣。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本报记者走访了一些辛勤的劳动者,他们中有搞地质调查的,也有搞气象服务的……中原大地的丰收,有他们默默的付出。致敬劳动者!
□本报记者王侠
4月25日,在省地质调查院的一间办公室里,今年45岁却已头发花白的省地质调查院工程师解庆锋正在整理项目资料。“太忙了,作为项目负责人,我刚刚做了工作汇报。”解庆锋声音嘶哑地说。
学以致用扎根“三农”20年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能学以致用,为乡村振兴做点事情,我发自内心地觉得有奔头,有干劲!”出生于平舆县的解庆锋对“三农”有着深厚的感情。
2003年,省地质调查院承担了我省的农业地质调查工作,解庆锋积极争取参与其中,一头扎进乡村田野。“与大众认知不同,此次地质调查查明我省97%的耕地是绿色耕地,证明了‘中原粮仓’是‘绿色粮仓’,是中国老百姓坚实、安全的‘饭碗’。”解庆锋坚定地说。
2017年,省地质调查院被明确为我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样品采集制备流转牵头实施单位。
河南耕地面积超1.1亿亩,为按时保质完成详查工作,在任务多、时间紧的情况下,解庆锋与项目组成员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2020年7月,解庆锋被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授予“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表现突出个人”。
发现富硒带农富兮
近年来,省地质调查院在农业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业地质成果集成和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
“2017年,我和同事主导实施了我省多个地区的富硒土壤调查评价工作,为永城市科学划定了3965亩的富硒土地,成功推动永城市十八里镇入选国家首批、我省首个‘天然富硒土地’,并直接参与灵宝市寺河山以及光山、新密等地的富硒土地认定和授牌工作,大大提升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解庆锋说。
作为主要技术人员,解庆锋参与制定了《富硒土壤硒含量要求》《土地质量调查评价规范》2项省级标准,参与编制的《关于加快我省富硒产业化发展的工作建议》得到副省长武国定的重视。
普及地质知识用活土地“富矿”
“有的土地适合种植玉米,有的土地适合种植苹果,有的土地适合作为园林苗圃。”解庆锋说,“农业发展,地质先行!要做好土壤调查,根据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活用、用活土地‘富矿’。”
早在20世纪90年代,解庆锋参加工作之初,就响应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号召,从中原大地奔赴青藏高原,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1997年至2001年,他连续五年赴西藏参与地质调查项目;2003年至今,连续20年奔走田间地头,发现土壤“富矿”,建设“绿色粮仓”,全心全意服务“三农”。
“土壤是粮食生产的根,只要合理利用,都是可以增收的‘富矿’,都是能结出丰硕果实的良田。”解庆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