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农村,有一副常见的春联--“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无疑,这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具体表现,也是千百年来农民内心愿景的真切反映。
古代典籍中,关于“五谷”的记载也颇多,比如:《管子·轻重甲第八十》有“子大夫有五谷菽粟者,勿敢左右”;《周礼·夏官职方氏》:“河南曰豫州,其谷宜五种(黍、稷、菽、麦、稻)”。
孔子之后,形容一个人懒惰,常说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可能我们心里都明白,“五谷”说的是各种粮食作物,但具体指哪几种粮食作物,估计能说得清的人就不多了。
最初,“五谷”说的是先秦时期的主要粮食作物,但学术界对“五谷”的说法是有分歧的,其中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麻、黍、稷、麦、菽;另一种是稻、黍、稷、麦、菽。
《周礼·天官·疾医》有云:“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
《孟子·滕文公上》中有“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表述,赵岐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菽”就是大豆。
这两种“五谷”的说法,区别就是稻与麻。水稻虽是中国原产的农作物,但主要产地在南方,古代北方很少种稻。而上古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五谷”中最初应该是没有“稻”的。
但如果把麻当作粮食,多数现代人心里是不是有疑惑呢?但在古代麻确实曾经是主要的粮食作物。《豳风·七月》中就有这样的记述:“黍稷重穋,禾麻菽麦”“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大多数专家认为,“五谷”中的麻,说的是大麻--此大麻可不是制毒品之大麻。大麻的别称有山丝苗、线麻、火麻、胡麻等,在我国比麦子的栽培历史还要早。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的先民已经开始种植大麻,其纤维是古代重要的纺织原料,而它的种子,古代称为苴,可当作粮食食用。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五谷”为稻、稷、麦、豆、麻。《楚辞·大招》中有“五谷六仞”,王逸注曰:“五谷,稻稷麦豆麻也。”这种说法有稻、麻,而无黍。据专家分析,这种说法应该是把黍归为稷了。
更早的《吕氏春秋·审时篇》中,则说到了六种农作物:禾(即粟)、黍、稻、麻、菽、麦,恰巧与“五谷”三种说法的六种作物一致。显然,稻、黍、稷、麦、菽、麻,就是我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
今天的粮食作物,种类早已超出“五谷”很多,比如“三大主粮”之一玉米,蚕豆、豌豆、绿豆、红小豆、芸豆等豆类,红薯、马铃薯、山药、芋、木薯等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