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宝剑锻造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嵩山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有2300多年历史。
嵩阳宝剑经锻、锤、锉、磨、刻、镶、铸等26道工序后,用嵩山泉水淬火而成,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
嵩阳宝剑锻造技艺在嵩山地区广为流传,锻造作坊最多时达到128家,西汉时期达到顶峰,元朝开始衰落。清雍正帝颁布法令限制汉人习武,禁止民间锻造兵器,一夜间大部分的刀剑铺改为铁匠铺,从锻造刀剑转变为锻造农机具,锻剑业跌到低谷。清末民初,登封市石道乡曹村老艺人曹万青承袭祖上锻造刀剑的技艺,开始在自家铁匠作坊为舞狮社锻造刀枪剑戟等兵器,使刀剑技艺得以保留。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代嵩山宝剑传承人曹延朝于1988年创办了登封市嵩山宝剑厂。30多年来,曹延朝和他的弟子们专业从事嵩山传统刀剑的研发与生产,先后锻造出传统刀剑100多种,年产成品8000余件。2017年,曹延朝又投资300多万元,将旧厂房升级改造成研发创新、生产保护、传承培训、参观体验、旅游购物五位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嵩阳宝剑锻造技艺得以良性传承和快速发展。
嵩阳宝剑作为河南省特色文化产品,多次馈赠国内外政要及名人,成为展现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本报记者郭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