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供稿
我省玉米夏播工作即将拉开序幕,为指导各地抓好夏玉米生产,推进夏玉米高质量发展,夯实夏玉米丰产增收基础,现提出2022年河南省夏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供各地根据生产实际参照执行。
因地制宜、优选良种
根据品种特性、耕作习惯、土壤肥力、排灌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熟期适宜、高产稳产、耐密抗倒、抗逆广适、抗病抗虫、宜机械化作业的玉米品种。灾害多发地区,应注重选择熟期适宜,高产稳产,对干旱、涝渍、高温、寡照等非生物逆境具有较强抗耐能力的优良玉米品种;籽粒直收地块,则应注重选早熟、抗倒、脱水快、适宜机械直收籽粒的品种。
要选购正规种业公司生产的纯度高、发芽率高、活力强、适宜单粒精量播种的包衣种子,纯度≥97%,种子发芽率≥93%,净度≥99%,含水量≤13%,确保播后苗全、苗匀、苗壮。
注意:要避免种植生育期偏长的品种,杜绝越区种植。各地可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鲜食玉米品种、优质专用型或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品种。
配套适宜机械、适期精播
配套适宜机械,实现小麦机收、秸秆切碎还田、玉米机械精播、化肥深施全程机械化。小麦玉米轮作地区采用带秸秆切碎和抛撒功能的联合收割机,小麦留茬≤20厘米,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95%,抛撒不均匀率≤20%,漏切率≤1.5%;麦收后,随即选择多功能、高精度、种肥同播的单粒精播机械,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小麦秸秆粉碎质量较差的地区,可选择苗带清茬(或灭茬)玉米精量播种机。
依据当地气温、土壤墒情、品种特性、栽培方式、管理水平等确定最佳播期。墒情适宜地区,采取平作、垄作,加强机械单粒精播,抢墒播种。墒情差或易旱、无水浇条件的地块,采取免耕播种或平播、垄沟播种等方式,适当深播或深覆土,加重镇压。水浇条件好的农田,可采取膜下滴灌、浅埋滴灌等技术。旱情严重地区,“坐水种”或浇水造墒后播种。土壤湿度大、地温低的地块,提早起垄散墒、提高地温,垄上播种,适当浅播或浅覆土,隔天适度镇压。若适播期内未达到播种条件,及时改种早熟品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注意:秸秆还田后,及时清除播种沟上附着物,消除病虫适生场所;种肥隔离(垂直、水平间距均约10厘米),避免烧种烧苗;一般60厘米等行距、足墒播种,播深3~5厘米;播种密度应比预定收获密度增加约10%,耐密型玉米亩播约5000粒,大穗型品种亩播约4500粒,高产攻关田根据具
体情况调节播量。
田间管理
结合夏玉米各生育时期需水、需肥特点,科学运筹肥水管理。旱浇涝排,尤其要抓好大喇叭口到抽雄期墒情管理,谨防出现“卡脖旱”。种肥同播地块,宜采用专用缓控释肥,控释时间60~70天,控氮比30%左右。若墒情差,播后应立即浇“蒙头水”,促进种子早萌发、早出苗、出全苗、成苗壮。
密切关注病虫情况,加强二代黏虫、草地贪夜蛾、蚜虫等重点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尤其是5月以来草地贪夜蛾北扩速度加快,黄淮海夏玉米苗期与草地贪夜蛾成虫迁入高峰期吻合,需重点关注。应大力推进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可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开展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遏制病虫暴发为害。
密切关注灾害天气的监测预警,早知情、早防备,减少灾害损失,重点防范夏伏旱、洪涝、高温热害、台风等灾害。对于易发生风灾的地区和种植密度过大、抗倒性差的玉米品种,可在玉米7~ 11叶期喷施化控剂,增强抗逆抗倒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