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宋广军通讯员王德才)“一个社区的村级档案,能坚持70年不间断,真是难得!这最真实的记录见证了南街社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红色历史传承,很有意义!”6月9日,众多记者到禹州市颍川街道南街社区档案室参观后,一个个止不住地啧啧称奇。
在南街社区档案室里,50余平方米的屋子里靠墙摆满了15个铁皮档案柜,里边收藏时间最早的是一份1952年的《土地证》。历年来的各种文件、资料按照“政治运动”“农业生产”“户口管理”“党政群团”“工业报表”“会计凭证”“房地产基建”等7大类2418卷,分别装订归档。在一个玻璃柜里,专门摆放着几十年来作废的20多枚公章;而在另两个玻璃柜里,则陈列着一份1954年的《南大街缺粮户花名册》《1965年等年度的党员登记表》。
从1992年开始,该社区对保存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归类、装订、归档,正式建立了档案室,30年来从未间断。“我来社区的第一个工作就是档案员。每到年底,社区都要组织人员对各部门的文件、报表、资料等归类整理,装订存档。社区还邀请禹州市档案局专业人员前来指导,健全了立卷归档和借阅、保密等管理制度,成为禹州市村级档案管理先进单位。”该社区党委书记张军介绍说。
南街社区档案室里的2000余册档案,真实记录并见证着70年来社区党建、经济和群众生活等各方面的发展巨变。曾经的《南大街缺粮户花名册》,早已被每年集体分红福利表所取代;南大街两侧的建筑,也从早期的低矮小瓦房、20世纪80年代初期4层高的南大旅馆,到现在中央豪庭等20多层的电梯住宅;曾经的大片田野上,建起了高压开关厂、电瓷厂等集体企业和迎宾路、纺织品街、南大街等繁华商业街,实现集体年收入700余万元。
该社区档案室更记录传承着基层党建的红色发展历程。1954年的一张党组织关系信,见证着那时的南街已经建立了党支部;从一张1965年党员登记表上的24人名单,到现在拥有216名党员的社区党委,见证着南街社区党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而荣誉室里的“全国减灾综合示范社区”、河南省卫生社区等荣誉奖牌,见证着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70年来的接力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