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段宝生通讯员王为峰文/图
儿时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站不起来,只能常年在轮椅上生活,而他却不屈服命运的摆布,依靠勤劳的双手,走上自食其力的发家致富路,轮椅上撑起不屈的人生。他就是台前县打渔陈镇周庄村村民杨继才。
杨继才的童年是在泪水中度过的。看到小朋友们蹦蹦跳跳捉迷藏、下河捉鱼、上树掏鸟窝,杨继才总是投去羡慕的眼光。在父母的陪护下,读完小学,再也没有机会继续读书了,只能在地上爬行,生活的磨难让他的自信荡然无存。
杨继才命运的改变,还得从10年前省里的一次残疾人免费就业培训说起。
在乡村干部和县残联的劝说下,从未出过远门的杨继才第一次踏上去郑州的路途。
“不仅教修手机、电脑、家电,还讲残疾人励志创业故事,经常听得热血沸腾。”杨继才说。
听不懂不要紧,牢牢记住就行。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杨继才,硬生生把高科技产品维修要领记得滚瓜烂熟。
培训结束后,杨继才在附近的山东省阳谷县张秋镇租了一间门市,搞起了小家电维修,主要维修电视机、洗衣机、电风扇等。谁家的手机、电脑有点小毛病,也提供免费维修服务。
常言说:和气生财。一传十、十传百,附近群众都知道张秋镇有个小家电维修热心人,谁家家电出了毛病,都乐意到杨继才的门市维修,杨继才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对未来有了新憧憬。
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杨继才又有了新想法。2017年,他从市场上购买了3头能繁母猪,滚动式发展到现在90多头的规模,市场行情好时,年收入高达五六十万元。
“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养猪挣钱的关键在提前预判。”杨继才讲起了他的“养猪经”:养猪有大小年之分,生猪价格达到高峰时,果断出手,大猪、小猪都卖得好价钱;价格低谷时,他也要留几头能繁母猪,行情好时多繁育,稳赚不赔。
一边维修家电,一边养猪,杨继才时常驾驶着四轮摩托车,往返于张秋、周庄之间,天天忙得不亦乐乎。
不管多忙、多累,三十而立的杨继才每天早晨都会熟练地驾驱着县残联发放的电动轮椅,到村前村后转转,和村里的老人拉拉家常,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晨曦映红他灿烂的笑脸,也蓬勃着他对未来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