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曹相飞通讯员马长城张朝宴
在邓州市裴营乡邮政支局院里,一位中等身材、两鬓斑白、面色黑红、身体壮实的50多岁汉子正把一大堆码得整整齐齐的报纸、邮件、包裹小心翼翼地往大摩托车后座邮政搭兜里装。他就是被当地村民亲切称为“绿衣使者”的寇化增,一位坚守在乡村邮路25年的老兵。
25年来,寇化增任劳任怨,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累计投递里程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3圈半,投递报刊3.46万份、邮件12.84万件,从未发生一起有理由投诉。
在平凡的岗位上他服务着15个行政村、195个村民小组、5万余人口的报刊、电报、信件、汇款、包裹等收投工作。刚参加工作时陪伴他的只有一辆自行车,每天他都要用自行车搭载着五十多公斤重的报刊、信函、包裹等邮件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个投递班次下来要辗转60多公里,在当时那个年代农村还未修村村通,遇到雨雪天气时,有时靠徒步行走,劳累的程度可想而知。让他最解乏又高兴的事莫过于每到一个自然村,人们围着他领取邮件的时候,他笑着说:“那种感觉就像是在收获丰收的果实,特有成就感。”当初为了邮政事业自行车就骑坏5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摩托车成了他的代步工具,又骑坏4辆。
2020年腊月的一天,大雪纷飞,从福建省福州市寄给房营村一位八旬老人的一封特快专递,内装女儿的迁移证明,需到相隔30多里的乡派出所办理迁移手续,当时老人有病卧床不起,寇化增随即帮助老人去办理完毕并寄走。
在从事邮政工作中,一些收件人地址、姓名不详的信件会给投递造成很大困难,被称为“死信”,但在寇化增的手中往往能“死信变活”。问起其中的原因时,老寇总是笑着说:“没有什么秘诀,不过就是一不怕多跑二不怕多问。”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连老寇自己都无法估算这些年下来,为将“死信变活”多走了多少弯路,多付出了多少辛苦。
工作吃苦认真负责的寇化增得到了百姓的赞扬、同事的钦佩、单位的认可。近年来,他多次被南阳市、邓州市评为先进工作者。在荣誉面前,寇化增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他说:“荣誉是给所有的邮递人员的,我只是他们的代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和所有的邮递人员坚持不懈地行进在这条爱心邮路上,把党的方针政策、乡村群众需要的经济文化信息和人们相互间的真情通过邮政传递给千家万户,为社会奉献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