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18项措施支持浚县卫辉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通江达海链全球“三土三方”,耕地质量提升的河南实践《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加大防汛隐患排查整改力度 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安全度汛我省今年将培育800名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桐柏这个科技园专门研究茶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91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7-01

全省4个县22.7万亩,平均增产22.6%

“三土三方”,耕地质量提升的河南实践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卢利红冯刘克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四分之一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河南省责无旁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到河南考察调研,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每次必谈农业,必谈粮食生产。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6月25日,第32个全国土地日当天,河南省耕地质量保育和提升先进技术模式研讨会在郑州召开。

研讨会由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省农业农村厅土壤肥料站、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日报农村版联合主办,主题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来自河南土壤研究界的专家学者,基层农业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种植大户代表共聚一堂,带着对土地的深情、对农业的热爱,分享耕地质量保育工作中的经验和感悟,交流提升耕地质量的先进技术,展示新技术模式实践的最新成果。

土壤之问

我们的土地,还能种出更多更好的粮食吗?

“以前我们用牛种地,后来用拖拉机、用各种大型农业机械,现在建成了高标准农田,在家用手机就能打药、浇地。科技为种地带来了巨大变化。但是我们的土地,多年来改变却不大,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土壤板结退化。”来自商水县的邱守先种了2100多亩地,研讨会上,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如何改良土壤,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作为新农人,邱守先有自己的思考与隐忧:“从种子种到地里到收获,我们一直有各种担心,土地的肥力够不够,会不会有病虫害,我们向化肥农药要产量,结果化肥农药越用越多,像是进入了恶性循环。”

老邱的担忧不是个例。研讨会上,多位种粮大户、基层农业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都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农民们说,我们的土地好像患上了‘除草剂与化肥依赖症’。”西华县农技推广站站长朱静风说,20世纪90年代,每亩地每年施化肥大约10公斤,现在已经飙升到150公斤甚至更高。“好像只有多施化肥,才能获高产。”目前农民普遍也都是这样做。其实提升地力必须采取有机无机结合措施,目前有机肥存在量少而且价格高、农民使用不方便等问题,这“三土三方”的其中“一方”就是解决有机无机结合问题,农民施用方便、投资成本低、效果好,既培肥地力,又让农民增产增收。此外,土壤的除草剂残留障碍、板结退化、营养失衡等问题也层出不穷。

号脉开方

“三土三方”,用系统思维保育“有生命”的土壤

在心有隐忧的同时,邱守先也看到了希望。今年,他使用河南农业主推技术“三土三方”绿色集成技术的一块428亩的土地,小麦亩产达到1536斤,远超他耕种的其他地块。

啥是“三土三方”?研讨会上,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省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赵鹏,介绍了“三土三方”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概念、创新点及推广应用情况。

“三土三方”,是由河南省耕地质量保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省土壤肥料站,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及河南远东生物工程公司研发的耕地质量体系提升集成技术模式。

“三土”,一是由于除草剂残留积累,不同程度影响作物生长的土壤残留障碍体系;二是有益微生物菌落下降的酸土、盐土等土壤退化体系;三是肥料利用率低,有机质偏低,不利于作物发挥正常潜力的营养失衡土壤体系。“三方”是主要针对这三种土壤提出的三种解决方案。

赵鹏介绍说,“三土三方”技术模式的创新性在于,通过解决土壤障碍提升生态体系的微生物活性,从而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提升生态体系和营养体系质量;通过追施叶面有机水溶肥提高农作物的千粒重,实现了有机和无机的结合;通过对土壤pH值的调整,增加农作物对营养的吸收利用率,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土壤就像一个生命体,有自己完整的系统。”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耕地质量保育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党永富长期从事土壤研究和保育,人称“土代表”。他说,对于耕地质量来说,需要“一个时期解决一个时期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前,我们用的是以草木灰、动物粪便为代表的传统有机肥营养体系;80年代后是以氮磷钾为代表的化学营养体系;进入新时代,土壤已从原有的单一营养体系问题上升到了土壤中除草剂残留障碍、土壤生态退化、营养失衡的三大体系问题。

“‘三土三方’,就是遵照系统理念,突破单一的土壤营养体系,按照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和地力状况,对土壤号脉看病、对症开方。”党永富说,“首要目的是通过降解土壤中残留来增加土壤微生物,提高肥料转化率,减少化肥用量,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

邱守先就是该技术的尝鲜者之一。“‘三土三方’技术我连续用了三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邱守先兴奋地分享到,今年他示范田的小麦平均亩产量1500多斤,最高亩产达1704.12斤,比对照田亩增产400多斤。“我的地里,随便抓一把土,又松又软。”

省土壤肥料站在禹州市进行三年定位试验的结果表明,使用“三土三方”技术,土壤纯氮含量平均提升了0.131g/kg,土壤的物理特性,总孔隙度增加了5.16%,团粒结构明显改善,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和菌种都大幅度增加。

实打实测

全省4个县22.7万亩示范田,每亩平均增产22.6%

2021年,“三土三方”被列为河南省农业主推技术。由河南农业大学牵头,在商水、西华、西平、安阳等4个县选定10个乡镇开展大面积试点推广。

“去年夏秋,又是洪灾又是疫情,全省小麦普遍晚播,我们商水县的120多万亩小麦也不例外,但今年全县夏粮喜获丰收。”研讨会上,商水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曹改路分享了“三土三方”技术整县推进情况和效果。

曹改路说,虽然是省农业农村厅主推的新技术,但他们也对“三土三方”抱有观望态度,局里多次组织田间现场监测,对小麦进行全生育期全程跟踪调查。“4月下旬,当时下着小雨,到地里现场拔小麦对比,示范区里的麦明显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整齐度高。”全程监测结果显示:使用该技术的示范田,小麦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整齐度好,活秆成熟;落黄好,籽粒饱满,色泽好。

“全县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统一使用‘三土三方’技术方案,小麦实产平均750公斤/亩,最高的达到852.06公斤/亩,创造了全县历史最高纪录,示范田比对照田亩增产256斤,亩增效益近400元。”曹改路发言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在安阳县瓦店乡的高标准农田里,“三土三方”也经受住了实践的验证。

“去年俺种的麦晚播了一个月,当时连亩产1000斤也不敢想。”瓦店乡种粮大户张洪文兴奋地说,没想到今年不仅没减产,反而实现了高产。

安阳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科科长刘更民,通过远程连线参加了研讨会。他介绍说,安阳市高标准农田万亩示范方应用“三土三方”技术后,今年理论估产是增产26%;现场实打实测,结果远超预期。“去年安阳受灾严重,小麦晚播了一个月,每亩还能增产100多公斤。农民们都说,他们真是没想到。”

2021年,河南水投集团下属柏农公司承建西平县10万亩高标准农田,并对核心区1万亩农田进行托管运营。面对土壤酸化等问题,他们选用了“三土三方”技术,“今年夏粮增产达34%,‘三土三方’功不可没!”柏农公司董事长付国河表示。

数据最有说服力。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杨占平,用一组数据说明“三土三方”技术推广的成果:今年6月2~10日,由河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牵头,组织省土肥站、省农科院及各地农业系统专家,对全省4个县10个乡镇22.7万亩“三土三方”示范田开展理论测产与现场实打实测验收。“测产结果显示,示范田平均单产626.41公斤/亩,比对照田增产113.61公斤/亩,增幅22.6%!”

前景展望

绿色、成本低、可持续,推广“三土三方”切实可行

“改良土壤是一门哲学,需要构建和谐的土壤成分和结构。”在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张玉亭看来,耕地质量保育和提升需要因地制宜、因土配肥,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保育和改良。“改良土壤和培育种子一样重要,是一项永远都不能停下来的工作。”

早在2012年,我省就开始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大批中低产田经过改造变成了高标准粮田。2020年以来,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创建,打造了一批高标准农田“升级版”。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总面积位居全国第二。

“三土三方”能否在全省更大范围内普及?对于河南乃至全国正在实施的高标准农田,“三土三方”是否可行?研讨会上,专家和与会者都充分发表了意见。

商水县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县,也是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标杆”之一,全国、全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都曾在这里召开。2021年,商水县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为切实做好耕地质量提升与粮食增产提质工作,通过公开招标实施了“三土三方”技术。

曹改路说:“结合实收和麦收前测产结果,综合对耕地地力提升结果的测验,‘三土三方’技术,对小麦增产提质、疏松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作用明显。下一步,商水县将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引领示范,进一步推广‘三土三方’技术,让土地生金,造福百姓,造福社会。”

“三土三方”也是安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先进技术引领的一大亮点。刘更民表示,这项技术成本低,效果好,切实提升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和粮食产量。“我们将在今后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加大对地力提升的资金投入,通过示范带动,推广应用‘三土三方’技术,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2021年,经国务院批准,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强调,“要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要坚持“绿色生态、土壤健康”,“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防止土壤污染,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2年,“三土三方”耕地质量提升与作物提质增产集成技术,被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列入河南农业主推技术。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该技术体系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江苏、山东等省(自治区)累计推广面积5600多万亩,在降解除草剂残留、改变土壤物微生物菌群、耕地质量提升方面效果显著。

“今后河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将继续加强该技术机理研究,为河南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做出自己的贡献。”赵鹏表示。

“‘三土三方’技术既有科学性,更具实践性。该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是我们河南保护耕地、提升耕地质量的责任与担当。”张玉亭说。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河南为全国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耕地质量保育与提升之路。

>>相关链接

河南耕地土壤现状如何?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土肥站土壤科科长葛树春根据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

按照国家标准《耕地质量等级》标准划分,2019年我省耕地平均质量等级为4.47,优于全国耕地平均等级4.76。但我省农业生产具有分散化种植、高复种耕作等特点,重用地轻养地、重无机轻有机、重当前轻长远的“三重三轻”现象尚在部分地区存在。

据全省耕地质量监测点监测,2020年我省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9.2g/kg,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1/3以上耕地土壤耕层厚度小于20cm;全省800多万亩土壤pH值小于5.5,局部地区土壤酸化问题突出。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