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晓辉丁需学通讯员范长坡姬冠鹏焦素真
7月9日,叶县辛店镇南王庄村的河南尧松食品有限公司仓库里,不到1000箱的酸辣粉堆放在空荡荡的仓库一角,仓库保管员念叨着:“马上又没货了……”
南王庄村是叶县村集体经济超百万元村之一,村里的这个食品公司订单收购附近村种植的红薯,生产酸辣粉等农副产品,由于市场销售行情好,产品供不应求。
南王庄村是叶县村集体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村集体经济的滚动发展,叶县农业产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产业的关联性逐渐突破村域的限制,联村共建覆盖面越来越大。2020年,该县村级集体经济联村共建市场化运作模式被河南省确定为十大扶贫模式之一。
如今,叶县全县554个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全覆盖,40%以上的行政村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20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50万元,近10个村的年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
近日,记者走进叶县,探究该县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秘诀。
强村带动弱村集体经济齐步走
6月26日,正值周末。记者来到辛店镇南王庄村,见到村党支部书记翟国松时,他刚参加完村里的水果采摘节开幕式,来回跑着招呼游客的他满头大汗,却一脸笑容。
预估今年村里集体经济收入,翟国松自豪地告诉记者:“应该能冲击200万元!”
翟国松给记者算了算账:受疫情防控影响,村里猪场今年收益可能会降低,但也不会少于85万元;光伏发电稳定收益6万元;村标准化厂房年租金收益6万元;资金互助社利息收益2万元;酸辣粉和粉条加工收益不会低于50万元,如果下半年跟省农垦集团合作成功,这块儿估计会有超百万元的收入;村里种植的果树今年进入盛果期,大概能收入50万元;目前民宿项目一期完工,正在装修,预计“十一”前投入使用,估计会有10万元收入。
在翟国松的带领下,南王庄村和另外两个村今年整体规划了民宿项目。根据政策,县财政资金扶持每个村50万元,但需要每个村再配套150万元;另外两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拿不出来配套资金,全部由经济能力比较好的南王庄村出资,每年收益按投资比例进行分红。
“说是按投资比例分红,肯定要向弱村倾斜!我是附近6个行政村的联合党组织书记,首先要把自己包的弱村带起来。”翟国松说。
今年春节一过,翟国松就开始协调6个行政村种植地理标志产品“张武岗”红薯,种出来的红薯全部由酸辣粉和粉条加工厂按订单约定高于市场价收购。
翟国松告诉记者:“我的目标是带动全镇发展红薯产业,酸辣粉和粉条加工能让红薯亩均收益翻两倍,还能安排附近村民就业。产业发展起来了,村集体每年就能稳稳增收。”
“未来,我们这几个村还要结合乡村振兴,将楚长城文化公园、莲花庵驿站与望夫石山景区连接,利用我们的山好、水好的有利资源,整体打造文化民宿,形成游山玩水、观花采摘、品味农家饭菜一条龙的休闲旅游路线,让村民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谈到未来,翟国松信心满满。
发展“朋友圈”做大产业共致富
6月25日上午近11点,气温将近40摄氏度,走进叶县任店镇柳营村的联村共建蔬菜种植基地,一片静悄悄,地上残留的被太阳晒得蜷曲的黄绿色上海青叶片,才暴露出这里刚刚收割青菜装箱的痕迹。
“天热,工人们趁凉快,早上5点多就上工收菜了,最近每天都是早上不到8点就收割装车完毕。”该村党支部书记尚海涛边陪记者参观边说。
柳营村辖13个村民组,耕地面积6000多亩。2018年年初,柳营村立足土地做文章,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强蔬菜产业发展。近年来,该村利用“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流转土地600余亩,建成300多座日光大棚,主要种植上海青和奶油小白菜,每年可实现7至8茬循环种植,每天都有新鲜的蔬菜运往南阳等附近市场,供不应求。
“一村富不算富。柳营村利用近年来发展蔬菜的产业优势,带动周边5个村也走上了蔬菜种植壮大集体经济之路。”任店镇党委书记王小红说。
“人家玩微信朋友圈,我们是发展种菜‘朋友圈’,现在种植的大青菜和‘奶油白菜市场供不应求,我们准备再带10个村发展蔬菜种植,种菜的‘朋友圈’越大,形成规模更有影响力,更利于产业发展。”谈起发展,尚海涛成竹于胸。
如今,柳营村里的蔬菜种植基地让百余名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基地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50多万元收入,加上自营的70个大棚,村集体年收入近100万元,柳营村已跻身叶县村集体经济超百万元村行列。
记者还了解到,在任店镇,依托辖区一家韭菜育种繁育产业园,韭菜种植圈也覆盖了全镇多个行政村,已发展韭菜种植4000余亩,年实现产值4000多万元。
王小红告诉记者,任店镇所有村的集体经济收入都已突破5万元,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自我发展的转变。
打破镇村地域边界“联合舰队”闯市场
走进洪庄杨镇唐马现代农业产业园,整齐划一的16座高标准温室大棚内硕果累累,瓜香四溢。
“产业园实行联村共建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各村通过承包形式在园里种植羊角蜜和优质品种西瓜,目前建成的大棚,我们优先分配给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村。而且,大棚建成后还吸纳附近村民就近就业。”该镇村集体经济办公室负责人指着大棚前写有曹李、白庄等村名的牌子介绍道。
如今,16座高标准温室大棚,不仅实现瓜菜一年四季循环生产,而且与唐马等4个村子的瓜菜产业连成一体,唐马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显雏形。第二期拟建的23座温室大棚也在推进中。
洪庄杨镇有24个行政村,该镇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原则,成立了6个联合党总支。
“24个村党支部书记,思想不统一、行动不聚焦,要想抱团发展,必须有个‘家长’,联合党总支让大家有了共同的组织关系、共同的发展目标,这样就能集结优势兵力,共破产业发展难题,就能产生‘五指并拢、握指成拳’的效应。”曾任洪庄杨镇党委书记的王小红说。
按照“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产业联合体运营模式,39座大棚的建设费用,财政补贴50%,各村集体筹资50%,洪庄杨镇招引专业果蔬营销公司入驻运营,全镇24个村打破镇村地域边界,抱团发展大棚瓜菜种植闯市场。
“围绕‘党建引领、联村共建、财政倾斜、金融服务、保险托底、廉情监督’24字工作要求,整合涉农支农资金,帮助村里发展产业,产业做大了,集体经济才能‘加速跑’。”叶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魏进庚说。
■点评
在探索中发展集体经济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集体经济指导处处长荣姣凤
在新一轮的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中,党中央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做出了顶层设计,内容体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这项改革设计系统而全面,各方面内容环环相扣,筑牢农村集体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核资,澄清集体家底,这是发展集体经济的物质基础;开展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将集体资产以股份或份额的形式量化为集体成员股份,农民从集体经济收益中获得个人分红,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明确了今后发展集体经济的实施主体;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盘活用好集体资源资产、搞好统一经营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是适应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举措、新路径。
叶县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体现了运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发展集体经济的新思路。该县充分利用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创新村与村联合、村企股份合作等模式,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引导农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