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乔新强叶全花
7月1日,在鲁山县董周乡沈庄村,李二涛笑着说:“我这养牛场存栏100多头牛,不能说我是‘牛司令’,顶多能算个‘牛连长’。”
当天,养牛场内大大小小上百头牛有的在饮水,有的在倒沫,有的在享受树荫凉儿,哞哞哞的叫声此起彼伏。
李二涛今年35岁,曾开办过家具厂,也从事过建筑行业。“我爱看中央电视台的《农广天地》栏目,内心深处很早就有了搞养殖的想法。”李二涛说,2019年8月,他开始从事肉牛养殖,“当时想到养鸡、养猪等防疫不好做,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而肉牛抗病能力强,市场价格也一直不错。”
最初,李二涛买回50多头西门塔尔肉牛牛犊,进行自繁自养。通过翻阅书籍、请教专家、借鉴经验等,李二涛逐渐掌握了肉牛冻精改良、饲料配比、疾病预防和简单治疗等技术。经过滚动发展,如今他的养牛场存栏量已达100头以上,年出栏公牛和牛犊40多头。
“肉牛一般喂20个月,长到1300斤左右时,销往南阳和湖北襄阳地区。”李二涛说,“现在大部分都是论斤卖的,但少量交易时也会‘比码子’,所以我也强迫自己学会了这门老手艺。”
李二涛介绍,母牛的怀孕期在10个月左右,一般产一个牛犊,产两个牛犊的很少。喂牛分两个时段,早上五六点一次,傍晚五六点一次,“主要是得让牛儿充分饮水,帮助消化。”
李二涛的养牛场目前聘用了3名脱贫户,每人每月工资3000元。“我的小目标是年育肥公牛300头,自繁母牛150头,把事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李二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