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季小麦我们需要8个月,一斤小麦卖一块多钱;买一瓶矿泉水要两块钱,大自然的搬运工,搬出来一瓶水赚一块多钱。虽然国家出台了最低收购价政策,但是农民仍然不赚钱,要说有点利润的话,就是自己留着吃的那一点了。”河南工业大学前校长、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国际谷物科技协会(ICC)中国代表、国际谷物科技协会(ICC)研究院院士卞科说,“在谷贱伤农和食贵伤民这个狭窄的收益空间里,粮食产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问题。”
河南的粮食安全重任,一是确保口粮农业产能,二是做强粮食加工产业,三是建设食品工业强省。
扛住重任的关键,是破解产粮大县弱、种粮农户穷的发展困局。
扛稳重任的抓手,是构建高质量农、粮、食产业体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正在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吃得便利”,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粮食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粮食安全,是口粮、主粮、食物的安全,是产量、质量、供应能力的保障。抓好农业确保产量,只是粮食安全的基本底线,不是问题的全部。
卞科说,从粮食的生产链来讲,农业是种业的消费者,也就是说种业育种,得清楚农业上需要什么东西。收储企业是农业的消费者,农业生产的粮食如果品质不好,那企业就不要你这东西。企业要觉得把这个粮食收了以后,将来他有赚头。粮食加工业是收储企业的消费者,而食品业是粮食加工业的消费者,最后才是终端消费者。
“高质量农、粮、食产业体系是,前端种植业的‘种’,以中端加工业的‘加’为引导;中端加工业的‘加’,以后端食品业的‘产’为指向;后端食品业的‘产’,以终端消费者的‘货币选票’为依据的产业供求反馈系统。”卞科说,通俗来讲,就是从目前的“种什么,就吃什么”,转变为“吃什么,才种什么”。
聚焦收储、加工、包装、物流、供应等粮食产后五大环节科技创新,以绿色原粮加工、营养健康食品生产、粮食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推进“藏粮于技”,以末端需求、品质导向促进“藏粮于地”,实现农业“育耕种管收”与粮食产业“收储运加销”全流程融合,一二三产业全链贯通,构建完整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推动河南省从粮食生产大省迈向粮食产业强省。“这应是建设中原农谷的意义所在。”卞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