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巴富强通讯员乔连军
“你们厂里有多少员工?”
“共有500名员工,下设7个分厂,一部分在车间生产,一部分在自己家里加工玩具。”
7月15日,来自意大利的客商保罗·马蒂罗在商水县舒庄乡剑涵玩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向负责人王荀了解公司生产管理及员工工作情况。
保罗·马蒂罗是意大利一家玩具有限公司业务总管,负责与中国东莞心海玩具有限公司签单、发单、收单。这次主要考察心海玩具有限公司下属签单公司玩具生产管理、生产规模、员工技术等内容。
保罗·马蒂罗在生产车间对车间墙上张贴的“车间务工一人,实现全家脱贫”的标语很感兴趣。
“这车间有贫困人员吗?”
“以前,这个生产车间有20名贫困人员,通过在车间务工于2020年已全部脱贫。这条宣传标语是脱贫攻坚时张贴的。”
“请问你一个月能挣多少钱?”保罗·马蒂罗问一名员工。
“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
“这是一般工资水平,技术好的每月拿到6000多元。”王荀跟保罗·马蒂罗介绍。
“这些生产工序都合格,产品质量没问题,工人技术比较熟练,产品验质把关较严,通过对每个生产车间、每道生产工序、每样产品的观察和检查,我感到很满意。以后订单多给这个公司一些,他们生产的毛绒玩具合格,让人放心。”保罗·马蒂罗跟东莞心海玩具有限公司陪同人员说。
今年46岁的王荀,曾在东莞玩具厂打工15年。1998年,王荀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投资30万元创办一个毛绒玩具厂,安排50名留守妇女就业。近两年来,她投资500多万元成立了商水县剑涵玩具有限公司,下设7个分厂,就业人员达500多人,其中120名贫困人员通过在玩具厂打工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