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陈世军何铸记者尹小剑)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齐。盛夏时节,记者驱车行驶在罗山县庙仙乡李店村至庙仙村二级柏油公路上,看到道路两边一片片稻虾田紧紧相连,经过一场雨水的滋润,越发显得翠绿清新,空气中充满着秧苗的清香,这就是该乡打造的“十里稻香”产业带。
为促进稻渔产业规模经营,提升稻渔共作效益,去年以来,该乡深挖境内资源优势,在沿庙(仙)李(店)公路沿线的6个村,规划布局十里稻渔共作示范产业带,进行稻虾、稻鳅、稻鳖等多种综合种养,延伸产业链条,增添产业后劲,壮大集体经济。
林道稻虾共作基地就位于这条产业带的中心。走进基地,登上观景长廊,只见水田相接,千亩稻虾田尽收眼底,青秧与白云、黛山呼应,美不胜收。“经过几年的探索,基地积累了丰富的种养经验,‘林稻静’稻虾米获得绿色认证,我们发挥好基地的示范作用,提供稻种、虾苗,开展业务培训,指导田间管理,共同把‘十里稻香’做出样子,走出生态种养之路,让‘稻香虾肥’助力乡村振兴。”该基地负责人说。
“生态饭才是长久饭。”该乡坚持把生态种养融入“十里稻香”产业发展中,不断建立完善水质、土壤、病情、虫情监测机制。在种植、生长过程中实行绿色技术,保持土壤无污染,水质干净,种养环境生态良好,保障粮食安全,让群众端牢“生态饭碗”。
该乡还在沿路产业带建设稻渔文化景观区,融入乡土元素,展示农耕文化,主打一日游、亲子游、体验游、周末游等,通过“十里稻香”的生动实践,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发展农旅融合项目,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该乡已建成“十里稻香”产业带5000余亩,建设稻渔文化景观11处,参与合作社、家庭农场16家,吸纳农民320余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