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董豪杰
大学4年,工作3年,在郑州生活了7年的韩志磊,放弃城市的生活回到农村创业。7月29日,谈及缘由时,韩志磊一再表示“真的是机缘巧合”。
1992年出生的韩志磊,上学、工作,本是按部就班,但一次聊天,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听说火龙果效益不错呀”,就是这样一句话,让心动的韩志磊查阅大量农业种植、政策方面的信息,最终决定返乡做农业。
趁着中牟县刁家乡莲花池村盖起的扶贫产业大棚,韩志磊开始承包大棚,正式走上农业之路。从选苗、栽种、定植,再到日常的施肥,预防病虫害等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的钻研,韩志磊自己找书、找视频慢慢学,一步一步实践。“火龙果是热带水果,对光照、温度和湿度都有一定要求,得慢慢摸索。”恨不得24小时待在大棚里的韩志磊,在研究的过程中,也逐步掌握了火龙果的种植流程和方法,并且开始在种植技术和种苗培育技术方面积攒经验。
第一年,从一无所知到看到果实,韩志磊的大棚收获了2000斤火龙果。“中牟种火龙果的人少,2000斤很容易就卖掉了。”韩志磊回忆道。
2020年年初,疫情发生,让全国人民的生活慢了下来,韩志磊所处的扶贫产业园区也不例外。园区里没了往日的忙碌,大家反倒更愁了。愁的不是串门,而是村民大棚里原本指着春节期间能卖个好价钱的瓜果蔬菜,疫情一来卖不出去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烂掉。
在村民们愁眉不展的时候,韩志磊却发现了商机:“咱们农村里家家都有菜地,城市里的人不一样,买菜就是个大问题!”
一开始,是微信上有朋友问韩志磊能否给他所在的小区送点菜,大棚里有什么就给送什么,还号召小区里的邻居一起团购,这样送一趟能解决很多家庭的燃眉之急。
一方有需求,一方有供给,这一模式开始逐步在韩志磊的朋友圈里传开。韩志磊不仅解决了自家大棚里的蔬菜水果问题,还帮助村里的其他乡亲解决瓜果蔬菜滞销的问题。在他的牵头组织下,村里成立了一个合作社,将原本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劲,不仅互帮互助、扶贫救困,而且尝试打造农产品品牌,为村民带来更多收益。
小有成就后,韩志磊开始动起了别的心思,他先是增加了自家基地的草莓种植,填补了火龙果种植周期之外的空隙,让客户一年四季来都觉得有趣。又以合作社的名义开始对接公司团建、机构活动、旅游采摘等,让更多的人组团来基地。韩志磊说:“单打独斗做不大,抱团取暖才能赢天下。”
在韩志磊的带领下,合作社的大棚数量增加到37个,种植品类覆盖了火龙果、葡萄、吊瓜、草莓、西瓜等水果,以及辣椒、红薯、青菜等应季蔬菜;他还传授当地村民农业种植技术。
为了更多地吸引游客,他还推出了“制作火龙果酒”“制作草莓酱”等创新手工课,丰富了旅游玩乐项目的同时,还获得了游客的一致好评。去年,仅过年前后的两个月,韩志磊种植基地的到访游客就达3000人。
去年,韩志磊又开创了新的模式--社区团购和产地直播。他与京东旗下的京喜拼拼等平台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社区团购平台,将合作社种植的特色农产品送到千家万户,并通过同城配送和快递,让更多的人了解瓜果、蔬菜的种植环境,了解刁家乡的农产品特色,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合作社和种植基地。今年,韩志磊又和朋友做了一个观光采摘园区,在农业种植的基础上加入了研学和拓展,让大家玩的同时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从“五一”开业到现在已接待了3000人次,发展势头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