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家门口体验 “国际范儿大集”中国邮政逆向海淘 重要基地落户郑州大棚生产“电力十足”院县共建助太康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图片新闻邓州 百名老人舞动新生活新乡创新构建高质量体育生态圈图片新闻宝丰县刘延召“种养结合”双向生金“一块门板”铭初心13年宣讲焦裕禄精神500多场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一星一策创“星”路宽将“厕所革命”进行到底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18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8-09

“一块门板”铭初心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张莹通讯员王向灵

“瞧,这就是当年支援刘邓大军强渡沙河、搭建浮桥的一块门板,虽然门板逐渐发黑腐烂,但它给我们的记忆是永远深刻的……”8月3日,在沈丘县新安集镇下溜村沙河渡口“刘邓大军过沙河处”的石碑前,沈丘县委巡察办的党员干部,正聆听86岁的下溜村原党支部书记陶俊芝讲述“一块门板”的故事。

沙河属长江水系淮河支流,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以河床积沙多而得名,流经沈丘县新安集镇下溜村。1947年8月17日,刘邓大军一路南下,准备向沈丘沙河北岸开进。

为了保证刘邓大军顺利通过黄泛区、渡过沙河,当地群众自发用门板、木板搭建浮桥。面对上空连续轰炸的敌机,军民连夜奋战,抢修被炸毁的浮桥、抢运物资、抢救伤员。虽然有18名群众被炸死,多人受伤,但最终刘邓大军顺利从下溜渡口渡过了沙河。

时光荏苒,70多年过去了,“刘邓大军过沙河处”已成为革命圣地,“一块门板”的故事激励了沈丘一代又一代人,并成为激发乡村振兴的精气神。

2018年8月,沈丘县通过“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措施,成为河南省最早脱贫摘帽的4个县市之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如今勤劳勇敢的沈丘人民正致力于乡村振兴。

2012年8月,在武汉服役17年的王国辉回到了家乡,“一块门板”的故事坚定了他返乡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王国辉成立了沈丘森润种植有限公司,流转土地315亩,建立了无公害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先后带领300多人脱贫致富。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王国辉“逆”流而上。大年三十,王国辉从自己的蔬菜种植基地,采摘5吨上海青、黑皮冬瓜、香菜,送到了武汉火神山医院工地。此后,他又两次到武汉,两次到河北南宫,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目前,王国辉新发展蔬菜大棚12座,日光大棚一座,冷库1栋,带动20多名群众过上了“挣钱顾家两不误”的惬意生活。

对于从小在沙河下溜渡口附近长大的新安集镇镇长范留胜来说,“一块门板”的故事更是深深地印记在了他心灵深处。

在疫情防控的工作中,范留胜由于血压骤升,突然晕倒疫情防控卡点,经过抢救、检查、输液,苏醒过来的范留胜很快又回到了疫情防控一线。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乡村振兴风生水起,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人可以晕倒,但初心不能晕倒。”范留胜说。

如今,刘邓大军过沙河下溜渡口处,已成为红色打卡地,每年参观学习者多达上万人次。在“一块门板”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致力于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和文明建设,谱写了一曲曲团结协作、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赞歌。

2019年,下溜村沙河渡口被列入河南省重点工程--周口沙颍河航道升级改造项目。来自中交二航局的建设者,在“一块门板”前许下了“赓续红色血脉,迸发奋斗精神”的铮铮誓言。他们与疫情、高温、汛期过招,赶工期、抓节点,昼夜兼程,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这是一片红色沃土,我们要凝聚‘一块门板’的力量,力争早日打通沙颍河水上交通大动脉,以实际行动献礼党的二十大!”中交二航局沙颍河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殷旺明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