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推动产业振兴,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让农业成为有奔头、能致富的产业。
一是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碗”。“仓廪实,天下安”。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将其视为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特别是在当前世纪疫情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冲击下,“粮食危机”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三农”压舱石的作用愈发凸显。“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因此,我们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竞争力,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
二是加强三链同构,夯实“富裕之基”。当前城镇居民对于农业、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内涵外延都大大扩展,他们不仅要购买原料农产品,还需要购买精细加工的食用农产品,也需要越来越多食品的消费服务。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产业链条比较短,农产品附加值普遍不高,对农民收入带动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因此,我们要发挥比较优势,重点依托乡村农产品资源优势,量体裁衣、因地制宜、突出优势,以“三链同构”为重点,让一产能够“接二连三”,健全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使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领百姓增收致富。
三是着力人才培养,释放“人才红利”。产业振兴,人才是关键。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部分农村,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或经商,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现象突出,农业生产面临着“后继乏人”的问题。所以产业要振兴,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握好“三重境界”,在“选好人”上做文章,“育好人”上下功夫,“用好人”上求实效。聚焦乡村实际,坚持靶向引才、优惠政策向农村倾斜,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留住人。
在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我们要紧紧围绕产业振兴下功夫,保持定力、久久为功,一张蓝图干到底,书写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