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重塑开放共享的科技研发体系、成果转化体系和支撑服务体系。稳定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全产业链协同推进16类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此外,还统筹建设了47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2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农业综合试验基地、科学观测实验站等。
人才队伍培养日新月异
近年来,我省围绕产业发展,从广度、深度上壮大培养人才队伍,让各类专业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目前,河南拥有国家驻豫科研单位4家、省级涉农院所和高校28家、市级农科院所20家,教育科研人员达7000多人,涌现了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国家杰出青年、2位长江学者和29位中原学者。
积极探索优化农技人员能力素质提升路径,我省全面轮训3万多名基层农技人员。通过异地研修、集中办班、网络培训等方式完善分层分级分类培训制度,确保每年1/3以上的在编在岗人员接受连续不少于5天的脱产业务培训。
2012年,我省开始试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2019年转型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建立了农业农村、人社、扶贫和教育部门“四路协同”培育工作机制,截至2021年年底已完成培育经营管理型和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135.7341万人。
激励扶持政策逐渐配套
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三评”改革、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等文件,全方位为科研院校和人员“松绑减负”,不断完善以创新能力、创新质量、实际贡献为导向的工作机制;施行了《河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明确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规定比例的奖励报酬;修订了《河南省农业系列职称申报评审条件》,新农人可直报副高级职称;创设了“河南省农牧渔业丰收奖”,2016~2018年度共评出成果奖39项、贡献奖97人、合作奖10个,其中县级以下农技人员占比超过70%。
重点引育高层次人才。对全职引进和新当选的院士等顶尖人才,每人给予500万元个人奖励;对中原学者工作室,给予连续六年每年200万元稳定支持;对中原英才(育才)系列获奖者,每人给予不超过100万元支持;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单位,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配套奖励;对获评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等,按照国家资助标准给予1∶1配套奖励和科研经费支持。
建设现代化河南,大头重头在“三农”,潜力和空间也在“三农”,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河南将继续锚定“两个确保”,围绕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坚定走好创新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向着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