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齐发力打通消费帮扶路牧野乡村活力足加快重点水利项目建设为稳住经济大盘作贡献快看!“河南一号”卫星拍到尉氏高标准农田了返乡也有未来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33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8-30

牧野乡村活力足

--新乡市全方位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马丙宇通讯员支发强

大河北岸,翠绿一片;太行之上,生态优先。由南至北,从黄河渔家乐到太行山巅农家乐,从乡村之美到田园景致,牧野乡村日新月异,面貌一新。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2021年,新乡市粮食播种面积1083余万亩,粮食总产量达86.2亿斤;猪牛羊禽肉产量达到35.8万吨,同比增长19.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89万元,同比增长8.3%。

今年以来,新乡市推行“马上办理、马路办公”工作机制,创新理念,提升效能,全方位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夏粮总产量56.45亿斤,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农业总产值230.70亿元,位居全省第三。

打造“新”粮田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粮袋子抓得牢,就要保面积、保产量,解决好一粒种子,补上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短板,让种地成为一个能赚钱的职业。

--强力推进中原农谷建设,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破解“卡脖子”核心技术,打好种业翻身仗。

在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工地上,各式建筑正日新月异地“生长”;即将投入使用的实验室,实验设备紧锣密鼓地安装调试。

中原农谷建设方案出台后,新乡市以“一核三区”为重心,聚焦种业,拿出更有力的举措,集聚涉农要素资源,聚力建设“四中心两示范区”。

中原农谷目前引进产业项目10个,总投资17.45亿元,在谈项目11个,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正达(中国)、中农发种业、秋乐种业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育种企业落户黄河北岸。

--高位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

“今年小麦一亩产量1500斤,增产300多斤。”卫辉市安都乡大双村70岁的村民陈尚礼算了一笔账,“秋季玉米也能增产300斤,两季俺村能多打300万斤粮食。”

大双村全村5000多亩耕地通过整治全变成了高标准农田。如今绿油油的玉米已抽穗,预示着大丰收。

2022年,新乡市高标准农田再新添26.3万亩,达到586.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5%;打造智慧型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启动粮食产能稳增等15项专项行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2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31.8亿元。

--提升农机装备智能化、信息化、精准化水平,成就全时段现代农机服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七下八上’是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搞好田间管理。”站在辉县市峪河镇四街村的地里,种粮大户杨森摸着玉米叶说。

杨森承包了四街村1280多亩地,成了峪河最大的农场主,家里收割机、播种机、拖拉机、耙地机等一应俱全。他说,粮食生产现在全靠机械化。

数据表明,新乡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3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左右,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3.3万家,其中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58家、国家级示范社36家。

培育“新”产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只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更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各类休闲农业新业态。

原阳县太平镇水牛赵村的稻田里,绿色生态水稻分蘖旺长。稻田里的鱼虾、螃蟹成了城里人的最爱,生态米还没成熟就订单预订,由卖米开始向卖景转变。该村党支部书记赵俊海说,现在村里的大米通过农村电商卖到了全国各地。

新乡创建市级以上农业品牌265个,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7个;推荐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5条,创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8个、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等。新乡南太行旅游度假区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单位成功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创新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进深度融合。

黄焖酥肉、梅菜扣肉、红烧丸子、红烧大鲤鱼……这些预制菜现在是位于原阳县产业集群区的河南悦之丰食品有限公司的取胜法宝。悦之丰与其他70多家食品加工企业一起“就地取材”,让一产接二连三成了原阳县发展的关键。

新乡市着力打造以九豫全为盟会长的肉制品全产业链、以五得利为盟会长的面制品全产业链、以华溪科技为盟会长的农机制造全产业链,组建面制品、生猪、树莓、大米、速冻食品等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功申报卫辉卫红花(怀药)特色产业集群、延津花生特色产业集群,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7家、国家级产业强镇5个。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产业布局,将农业增值增效收益留在当地、留给农民。

走进河南米多奇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从面粉、压面,到醒发、蒸、切片、烘干……机器在人工的指挥下智能化运转,香味不时袭来。

米多奇每年卖出50多亿片的香烤馍片,全国第一,销售额17亿元,解决近万名农民就地就业。

在新乡市,五得利集团新乡面粉有限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体面粉加工企业,卫辉市康迪粉业有限公司小麦淀粉产量全国第一,克明面业新乡生产基地是其国内最大的挂面生产基地;支持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6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46家,倍儿鲜、喜世、乐华、云鹤等一批国内知名的食品企业落户牧野大地。

建设“新”乡村

遵循发展规律,先规划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加快乡村治理,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力争“十四五”末全市五分之四的乡镇、三分之一的村庄达到示范乡村标准。

漫步新乡县七里营镇杨堤村,这里依旧保留着各个年代豫北的特色民居。迈入民居小院,荷塘鱼蛙,绿竹红枫,青石红花,整个村子清秀疏朗。

新乡市以“两县十乡百村”示范创建为抓手,确定新乡县、长垣市为示范县,统筹推进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每个县(市、区)确定1个示范乡镇,每个乡镇确定1个示范村,探索出星级示范村创建、积分制管理、“星级文明户”认领制等乡村建设模式。

--持续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六清”、治理“六乱”,建设最美乡村。

长垣市蒲西街道云寨村5年前还是生活和建筑垃圾遍地的小村庄,通过人居环境整治,现在成了绿树摇曳、花团锦簇,每条街巷都有独特景观的美丽乡村,是网红打卡地,被评为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

新乡市出台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围绕“清脏、治乱、增绿、点亮、美化、管护”六大行动和“责任落实、工作推进、资金投入、群众参与、常态运行、督查考评”六大机制建设,分块制订了15项专项工作方案,专班推进。

同时,新乡市形成了市场化保洁机制,以“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为主要模式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63%,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

--筑牢乡村治理根基,持续开展“五星”支部创建活动,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农村事农民管,基层矛盾不出村。

获嘉县中和镇羊二庄村网格员反映,有的胡同还是土路,一下雨走道难,想硬化一下。

接到诉求后,村党支部立即召开网格议事会商讨,决定将14条胡同全部硬化,再配套修建1700米的排水沟,羊二庄村的“泥胡同”很快就会成为历史。

新乡市健全“行政村(社区)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三级组织链条,落实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机制,推广“四议两公开”,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自治模式,同时建立监督评价机制,将乡村治理的相关事项量化为积分指标,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平安村达标率为92.61%。

深化“新”改革

持续推进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的农村综合改革,聚焦“人地钱”,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

卫辉市唐庄镇田窑村借着宅基地改革的东风,新村依山而起,节余土地160亩,村史馆、园林游园、高标准的文化广场等都有了建设地方。

“新村两层小楼不仅能自住,还能当民宿出租。”村干部张义武说,生产路两旁都种了楸树,一卖就是村里的收入。

新乡市所有村全部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同时继续进行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累计清理规范合同2.93万份,增加集体收入9835万元,集体经济空白村基本清零,其中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86.8%以上;因地制宜采取自营、出租、入股等多种方式开展盘活利用农村宅基地,已盘活利用1.28万宗,304.4万平方米。

--创新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模式,实现了多方共赢、促进了稳粮保供。

辉县市峪河镇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推进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改革,全镇能流转的6.5万亩耕地中,已流转60%以上,实现了土地收益增效。

封丘县冯村乡以“土地入股+托管(农户土地入股村集体,再由村集体全程托管给平台公司)”的方式,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托管土地近万亩。

新乡市持续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促进集体和农户同步增收,全市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254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8.5%。

--基层党组织“牵线”、金融企业“搭台”、党员群众“唱戏”,推广“党建+金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提速增效,同时有效防范化解了金融风险。

在中药材基地里查看甜叶菊生长情况的辉县市南村镇子瑞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胜利说:“去年水灾,我种的200亩黄芩颗粒无收,多亏有了‘党建+金融’,辉县市农商行及时给了40万元贷款支持,才让我渡过难关。”

新乡市以缓解经营主体融资难题为重点,探索推广“党建+金融”改革,累计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和农户5.8万个,投放涉农贷款293.6亿元。

一排排美丽蝶变的村庄集镇,一块块生机盎然的绿色田园,一个个精神抖擞的新型农民,共同描绘出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牧野乡村,华彩可期。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