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时代汝瓷人立传仁义胡同轶事
第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36期:第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9-02

为新时代汝瓷人立传

--读《天青梦》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张文欣

张文欣

张文欣

1948年生,汝州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曾任洛阳市文联主席、洛阳市作家协会主席、《牡丹》文学杂志主编。

1979年以来,曾在《莽原》《中国作家》《人民文学》《十月》《中国报告文学》《人民日报》等杂志、报纸发表和结集出版散文、报告文学、小说、文学评论300多万字。作品曾获《人民文学》《莽原》等多种奖项,被多次转载、选载,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文、法文和韩文。

《天青梦》作者杨亚丽(右)在汝州采风

杨亚丽

笔名杨枥,河南洛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出版散文集《獐子路过瓜田》,曾获第三十届东丽文学奖、第五届大地文学奖等。

汝瓷,是汝州一张亮丽的名片,是常常闪耀在汝州人口头和心头的骄傲。而矗立在市区中心的汝瓷荷叶瓶造型市标,更把这种骄傲凝聚成一个具体的形象。

但是,你了解汝瓷的历史吗?

这是我对朋友们也是对自己的诘问。我是汝州人,多年前写过有关汝瓷的文章,汝瓷界的多位专家、名人都是我的同学和朋友,但细究起来,我对汝瓷的了解仍是轮廓和片段,对汝瓷历史的全貌和其中的人、事细节,多不甚了了。

最近,读了洛阳作家杨亚丽发表在《大地文学》(卷六十二)的中篇报告文学《天青梦》,我不仅得以解疑释惑,更为全面形象地了解了汝瓷的历史,也对众多汝瓷人的感人事迹和精神风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这是一种令人愉悦和振奋的阅读体验。

《天青梦》是一部形象解读汝瓷历史、为新时代汝瓷人立传、讴歌汝瓷人精神风貌的优秀文学作品。这篇5万余字的报告文学结构简洁,除了序曲、尾曲,正文只有两章,内容却丰富多彩,上溯汝窑汝瓷悠久的历史,生动描写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汝瓷人追梦天青的曲折历程,特别是新时代的汝瓷人先后研制恢复汝官窑四大釉色的豆绿釉、天蓝釉、月白釉、天青釉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瓷器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第五大发明”,英文翻译和“中国”同为“CNINA”。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劳动者创造发明的一种珍贵的器物,还承载着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汝州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拥有得天独厚的制瓷所需的地质资源和悠久的审美人文传统。宋代汝官窑的天青釉更是达到了中国古代瓷器烧制工艺的顶峰,但由于战乱影响,仅历40余年,便窑毁人亡,遂成绝响。此后800年间,历朝历代虽有仿制,却无一成功,因此,有人发出“登天易,造天青釉难”的喟叹。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汝瓷的恢复和烧制也被提上了日程。从人民大会堂的透雕花盆和大型刻花盘,到1964年汝瓷豆绿釉通过专家鉴定,历经千辛万苦的郭遂团队终于交上了汝瓷恢复的第一份答卷。1983年,更多人参与的汝瓷天蓝釉恢复成功,通过鉴定并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奖。但陶瓷界的人们都知道,代表汝窑器最高水平的是天青釉。于是,以朱文立和孟玉松为代表的攻关队伍,向天青釉这座高峰发起了冲锋。朱文立经历了1500多次失败,孟玉松试验了200多个配方,终于都以自己的方式从不同的方向胜利地攀上了这座高峰。1987年,汝窑天青釉终于烧制成功,并于1988年通过了鉴定。千年追梦,终于梦圆天青,新时代的汝瓷人用心血和汗水续写了先辈创造的辉煌。

像汝瓷人在汝窑旧址寻找瓷片一样,作者也在对历史往事的采访中钩沉梳理,寻找着一个个珍贵的“瓷片”。

在复杂多变的时代风云背景下,一个个人物出场:20世纪30年代,为恢复汝窑走上实业救瓷曲折道路的“二李”先生--李绍初和李照光,被誉为“汝瓷恢复奠基人”的老工人郭遂,还有张全、马永杰、杨桂荣、朱文立、孟玉松、张天庆、李聚万……他们把使命扛在肩头,走上了一条用心血浇灌的道路,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串动人的故事。

“二李”的故事是天青梦的序曲,但却意味深长。民国时期曾任过乡长的李照光在那样一个兵荒马乱的岁月里,竟投资实业兴建瓷厂,以恢复汝窑汝瓷为己任,并使汝瓷三大釉色天青、月白、豆绿釉初见眉目。更为重要的是,他创办的瓷厂为以后的汝瓷恢复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火种”。如果没有这个“火种”,就没有以后的汝瓷厂,我们的汝窑汝瓷的恢复不知还要增加多少曲折和未知!“二李”的故事是作者在历史的废墟里寻到的一枚珍贵的“瓷片”,而向导就是汝州作家、文化学者彭忠彦,这其中就蕴含着汝州人世代传承的对家乡、对汝瓷的挚爱,为实现理想不屈不挠的努力和坚守,还有文化在其中的滋润、浇灌和激励的作用。

这其实就是文化自觉。认识领悟到汝瓷恢复事业的意义和责任,并积极投身其中为之奋斗奉献--这是作者在众多“瓷片”中提炼出的一种重要元素,也是作品的一条主线。新中国开创了新的时代,为恢复汝官窑瓷器创造了机遇和条件。在数十年的岁月中,围绕着恢复汝官窑有大量的事件发生,人物相继登场,背景繁复纷纭,但我们可以看到贯穿作品的两条主线,一条是参与人员高度的自觉性、发自内心的热爱和不惮辛劳困苦勇往直前的精神;一条是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有关机构和专家的热情支持。简而言之,汝瓷能够恢复成功,个人的努力和体制的力量二者缺一不可。

这是一个重大的题材,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题材,因此也被列入2020年度中国作协深入生活的扶持项目。这是一个大容量的作品,历史和现实交织,时间漫长,人物众多,对于以非虚构为主要特征的报告文学创作来说,采访和素材的收集是最重要的环节。这需要寻觅,也需要理解和思考,需要对历史碎片的整理和拼接。另外,这个题材涉及许多陶瓷的历史和制作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知识,因此也是一次更具知识性、专业性的写作。可喜的是,杨亚丽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四赴汝州,辛勤采访,积累素材,并认真做有关陶瓷历史和专业知识的案头功课,几经构思,终于完成了这部颇具难度的作品。

《天青梦》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叙事生动简洁,写人形象传神。如写朱文立的“瓷心”“瓷痴”,描写他经历一次次失败绝望之际的心情,是“冥冥之中,灵魂深处,却仿佛有个魔幻又瑰丽的梦在召唤着自己。”写孟玉松在艰苦的岁月里带着两个儿子蹚水过河遭遇的险境,写她在各种困难环境中的艰难探索;还有郭遂的上山“寻宝”,李聚万发明的“角长”,这些情节、细节,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汝窑瓷器的描写,作者从多个角度挖掘和表现汝瓷特有的审美价值。如写汝州的自然风貌对汝窑工匠、汝瓷釉色审美和意趣的影响,写汝瓷天青釉的颜色如“来自春天的田野,夏天的晴空,秋天的碧潭,冬天绿梅的萼”,独特的诠释充溢着诗意。

杨亚丽近年来创作发表了多篇有影响的作品,并多次获奖,在散文和报告文学领域崭露头角,引起文坛关注。她对事物有敏锐细腻的观察力和感悟能力,并且善于表达。她描写的乡村故事和动植物系列散文清新别致,摇曳多姿。《天青梦》是她创作的体量较大的一部作品,也是她的笔触向更大的空间延伸、涉及社会人生和专业领域的一部作品,《天青梦》将是她的创作层楼更上的一个重要台阶。

2022年8月19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