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董豪杰
作为产业“大户”,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如何实现规模化养殖场高质量发展,成为农业专家的主攻方向。
9月1日,河南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站长、河南省谊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原泉水说:“作为生产者,更应关注自身生存和发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用好产品实现盈利。”
围绕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构建、育种改良基因价值、精细管理提质增效等问题,在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支持下,省农科院邀请业内专家,联合为养殖者支招,共享最前沿养猪技术理念和实战经验。
防好霉菌毒素
“中国地少人多,人畜争粮现象严重,就养殖业来说,本就不够吃,更关键的是,受霉菌毒素污染,还会导致粮食损失,这就给畜牧业带来双重压力。”省农科院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胡骁飞说。
饲料霉菌毒素超标会影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胡骁飞给出建议。首先,粮食饲料尽可能保存在干燥的地方,如果足够干燥,就可以阻止霉菌生长。其次,在饲料生产环节,要加强日常管理,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已经被污染的原料进入工厂,对于接触原料的地方及器械要及时清理,同时尽量缩短原料及饲料保存期,尽快使用。
“防霉剂也是不错的选择。”胡骁飞说,防霉剂通过破坏霉菌细胞膜和抑制细胞内酶活性两个途径发挥杀灭或抑制微生物代谢及生长,在多种类型的防霉剂选择时,应尽量选择有机酸与无机酸混用。但应当注意,防霉剂只能抑制霉菌生长,不能使已经存在的霉菌毒素失活。
严防非洲猪瘟
生猪养殖最怕啥?大多数养殖户会脱口而出:“非洲猪瘟。”作为“头号杀手”的非洲猪瘟,到底恐怖在哪里?
“死亡率可高达100%。”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传染病研究室副主任徐引弟说,虽然非洲猪瘟并不感染人,但消费者采购意愿会因此降低,从而影响猪价。从目前来看,我国生猪养殖中,一线兽医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诊断不到位,加上我国养猪体量大,调运频繁,生物安全条件并不完善。
如何把非洲猪瘟“堵”在场外?徐引弟给出了原则:精准清除、动态清零、因场施策、因地制宜。“生物安全是生猪养殖场防控非洲猪瘟唯一有效、可行的策略。”徐引弟说,要提高防控意识建立防控屏障,做到车辆三重消毒,清洗不留死角,人员要隔离洗澡,桑拿效果更好。物料入场要及时采取熏蒸等措施,同时严格选用原料、保证饮水安全。养殖场内还要做到消除虫蜱鼠蝇,杜绝传播媒介。
做好品种改良
俗话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从源头保障种公猪的健康度和基因性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源头是关键!”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负责人原黎伟说。那么到底是引公猪还是用精液?两相比较,原黎伟介绍说,种猪引入存在质量、成本、路途等多种风险,两者饲养成本、折旧成本也不同,加上利用效率、健康保持度等因素,有保障的高品质精液是高效选择。
“‘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启动以来,省农科院联合多方专家为养殖者提供方案,促进了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传染病研究室主任王克领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针对养殖需求,量身定制科技服务,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