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披绿装一地生三金院县合作 叫响新野“三张名片”图片新闻两年帮扶近百学生从0元到35万元群众登台自导自演30多个玉米品种“争奇斗艳”李鑫龙养鸵鸟10个月赚30万元朱丙言种香菇种葡萄样样行苏朝辉让大山里的“玉浆”香飘四海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38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9-06

淅川县将造林绿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

荒山披绿装一地生三金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讯(记者曹国宏通讯员周桃龙)9月1日,在淅川县九重仁和康源石榴基地,红红的石榴挂满枝头;在毛堂源科黄金梨基地,金光闪闪的黄金梨将树枝压弯了腰;在丹江口库区周围到处是醉人的绿色,这些景象是淅川县科学绿化初见成效的一个个缩影。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林地面积大,国家对水质保护要求高,淅川县科学绿化,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双赢发展的路子。

淅川县立足独特的区位和石漠化治理的特殊任务,坚持乔灌草相结合,对库区消落地选择柳树、中山杉、柳杉等耐水淹挺水植物,立地条件好的荒山荒坡选择山桃、石榴、杏李等经济林,立地条件差的荒山荒坡选择耐旱侧柏、五角枫、火炬松、栎树等乔木或灌草树种。在交通不便的库区周围采取飞播方式,选择刺槐、臭椿等种子,每年以10万亩左右的速度推进造林绿化,“十三五”以来完成人工造林60多万亩,飞播造林20多万亩,沿丹江口库区荒山先后打造了马蹬白渡、葛家沟,大石桥西岭等12个困难地造林示范工程,库区绿色生态屏障初步形成。

该县将造林绿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投入资金2.8亿元,采取专业队合同造林模式,统筹林业、扶贫、财政、社会等资金,对香严寺、渠首、丹江大观苑等县内主要景区周围的荒山荒坡实施全域造林,进行组团式、立体式绿化美化,植绿造景育花,种植海棠、樱花、桂花等风景树21万株,栽植软籽石榴、核桃、柑橘等优质经济林90多万株,初步实现景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带动全县3000多户困难户通过参与林业生态建设,户均增收2600余元。

马蹬葛家沟区域原本是光秃秃的石头山。2019年,淅川县投资近1亿元,采取落叶与常绿、针叶与阔叶、开花与彩叶相结合,在这里栽植山桃、樱花、海棠、五角枫等苗木1.1万亩,建成环库生态经济景观带。“如今,石头山全部变绿,葛家沟已成为库区石漠化荒山治理的典范、全县生态旅游的新名片。”淅川县林业局局长梁虎兵说。

淅川县发挥荒山面积大的优势,按照“林果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引导农户大力发展软籽石榴、核桃,大樱桃等林果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土地和荒山流转、发展特果的优惠政策,对生态效益好、经济效益高、有一定发展规模的软籽石榴、核桃、大樱桃、杏李等林果产业,利用到户增收项目,每亩给予600元~1000元的补贴,并整合涉农项目重点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做到基地建在哪里,项目就跟进到哪里,县财政每年投入林果补贴资金2000多万元。

据淅川县林果发展中心主任刘德伟介绍,在推进产业发展过程中,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三权分置、利益共享”模式,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归公司,农户实现“一地生三金”(土地500元/亩流转给公司,农户得“租金”;公司把栽好的果树反租倒包给农户管护,每亩720元,农户拿“薪金”;果树收益时,农户和公司按1∶9分成,农户拿“股金”。)

目前,全县已发展软籽石榴、杏李、核桃等林果23万亩,初步形成了盛湾镇、九重镇的软籽石榴产业,毛堂乡茶叶和黄金梨产业,老城镇和滔河乡杏李产业,大石桥乡大樱桃产业和仓房镇柑橘产业,山区林农人均林果增收2000元以上,产生林果收入超千万元的村8个,超亿元的乡镇2个。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