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尹小剑通讯员曾令菊
9月13日,走进商城县李集乡余围孜村永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稻鸭共作”基地,只见水稻郁郁葱葱,鸭子在田沟里畅游。商城县人大代表、合作社理事长蒋仁山站在田埂上,满眼都是即将丰收的喜悦:“11月水稻收割以后,今年可收入200多万元。”
蒋仁山是土生土长的商城县人,他紧跟时代步伐、牢牢抓住发展机遇,现在已是当地新型职业农民的领军者。2009年2月,他率先成立了永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过十三年的拼搏,合作社已由当时的11名社员、300亩耕地,发展成如今的注册资金300万元、社员150名、水稻机械化插秧2000多亩、大中型农业机械35台(套)、库房550平方米、晒场3000平方米、年统一耕作能力在万亩以上的综合性现代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蒋仁山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共同致富的理念。
“今年合作社‘稻鸭共作’种植面积1100多亩,养了1万只鸭子。”蒋仁山介绍说,“稻鸭共作”的生产模式优势明显。鸭子可以消灭稻田里的害虫、杂草,又能松土刺激水稻生长,排出的粪便可为水稻提供营养丰富的有机肥料,而稻田则为鸭子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食物,保证鸭子成长。这样,既可保证食品安全无污染,又提高了粮食附加值,真正做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利益共存。
蒋仁山说,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优质价廉的种子和肥料,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还积极为社员提供粮食烘干、代存、运输和收储服务。目前,已带动余围孜村50户150余人增收。其中,对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采取基地引领和劳务聘用的模式,使每户年均增收1.1万元以上;对缺少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实行入股分红的模式,使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
“我在这里干了十多年活儿了,每年有两万多块钱的收入。”今年69岁的刘万珍老人说,他主要是在农忙时节做些下种、除草、晒稻等杂活,活儿不重收入还不错,自家的事儿也一样也没落
下。
今年,蒋仁山还成立了伯仁生态家庭农场,养殖了300多头肉牛和60多头土猪。他用水稻秸秆喂牛,用牛粪给田地做肥料,实现了循环利用。在鹰嘴山下偌大的牛栏里,48岁的王必金正在忙着除牛粪。“我是伏山乡人,在这里主要负责调配饲料、喂牛、除粪等工作,每月工资5600块钱,很满足了!”
“下一步,我准备继续扩大‘稻鸭共作’种植面积,养殖更多的猪、牛,带领乡亲们更好地增收致富,过上更加美好富裕的生活,不辜负自己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使命。”对于未来,蒋仁山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