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立许金安张珂麦怡琳
“谢谢你了,这是专门留下的,‘罢园了’,最后两箱你得收下!”9月13日,霍坐忠提着桃子来到洛阳富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敲开了霍校辉的房门。
56岁的霍坐忠是宜阳县上观乡梨树沟村人,家里有9亩水蜜桃,这两年都是霍校辉帮助售卖,今年霍校辉仅通过抖音电商就帮助他卖出8000多件。梨树沟70%的村民姓霍,论辈分霍校辉得管霍坐忠叫“爷”。
“爷爷”给“孙子”送桃。霍坐忠说:“小霍回来后,村里的果子不愁卖了,让他吃点俺们心里舒坦!”
32岁的霍校辉早年间在洛阳市区经营一家机械制造企业,收入颇丰。7年前,回到老家上观,扎根大山,种植水蜜桃、花生,并进行深加工,探索电商营销,带富一方百姓。
上观有什么魅力,让一个“机械男”甘愿回乡改行当农民?他又给山村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上观“不一般”
在洛阳,上观是个特殊的存在。
位置特殊。位于宜阳县城西南35公里处,和嵩县接壤,属深山区乡。
山高谷深。南高北低,海拔500~ 1000米,25度坡以下耕地11500余亩、林地76900余亩。
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2℃,最热24℃,昼夜温差大,年日照2050小时,无霜期210天左右。
物产丰富。土壤含磷丰富,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花生、烟叶,特产有柿子、山楂、野山枣、山葡萄等。
人口稀少。8个村子1600余户人家,7000余名群众。
环境独特,绝对“袖珍”,有“宜阳小西藏”之称。
“出门沟连沟,交通全凭走,一年无余粮,种地望天收。”这是十多年前上观的真实写照。
位置偏僻,山高路远,环境独特,是劣势也是优势。
光照强、温差大、土壤含磷高,空气流通好,非常适合桃子生长,为发展特色作物奠定了基础。2009年,该乡梨树沟村群众霍敬虔从山东引进水蜜桃,并试种成功,皮薄个大,鲜甜多汁,很受市场欢迎,到2015年时,全乡5个村发展水蜜桃面积达4000亩。
脱贫攻坚,上观瞄准了林果产业,着力打造“桃缘休闲福地,自然艺术小镇”。全乡300多户加入种桃行列,面积达万亩。镇区提升围绕“记住乡音、留住乡愁”主线,整体风格为“青砖青瓦泥巴墙、老树老屋老村庄”,通过主街道改造、河道治理、民俗街景打造等工程,打造了特色豫西民俗农耕文化小镇。
此外,还规划建设了桃缘旅游环线、桃缘文化广场、风车长廊、水蜜桃保鲜库等基础设施,培育发展农家乐,通过举办桃园文化节、采摘节、红叶节等节会活动,以桃为媒,以节会友,乡村游风生水起。
盛夏时节,山下酷热难耐,山上凉爽宜人,云雾氤氲,如诗如画,宛如江南。
近年来,上观以淳朴民风和秀美风景为依托,围绕万亩水蜜桃产业,形成了“春赏桃花、夏来纳凉、秋采仙桃、冬来观雪”的生态旅游产业链,唱响“中原桃乡,美丽上观”名片,形成乡村全域休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上观模式”。
青年的坚守
十多年前的上观还是另一番景象:交通不便,群众外流,萧条破败,空心村、老龄村增加,特产下不了山,好风景无人知晓,守着“金山”过着穷日子。
彼时,初中毕业的霍校辉同村里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外出。
他来到洛阳市区一家机械加工厂打工,从学徒干起,踏实肯干加上头脑灵活,不到3年便成为技术骨干,并一路上升到车间主任、销售经理、总经理助理等职。
身在闹市,心系山乡。霍校辉每次回村都要带走一些花生、核桃、桃子,就连山泉水也要灌上几桶,并有意无意推介家乡,跟朋友和客户推销家乡特产。
桃子增多了、环境改善了、游客上山了……家乡的每一点变化,霍校辉都看在眼里。2015年,怀揣十几年打拼的百万元积蓄,霍校辉回到老家,承包撂荒地,发展水蜜桃170亩、花生130亩,开启了田园生活。
2017年8月,霍校辉成立洛阳富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秉承绿色无污染种植模式,注册“霍家寨”商标,优选精选花生走电商销售,对外观欠佳和小个头花生进行深加工,开发出“可以喝的花生酱”,后来又开发出花生油、花生醋;2019年,他又建起了水蜜桃深加工生产线,采用传统的品质加现代工艺,成功推出水蜜桃果醋、果酒,带动30余人就业。
据了解,“富观农业”深加工项目覆盖上观3000亩桃园和5000亩花生,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同时,霍校辉发挥优势,积极拥抱互联网,探索尝试“网红”营销,利用宜阳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契机,及时搭建了电商销售平台,与“农民伯伯”“顺丰优选”签订合作协议,实现网上销售。今年,霍校辉累计帮助群众销售水蜜桃17万斤,其中线上销售占比3/4。
“生态种植+采摘游销售+产品深加工+电商助力+网红经济”,一系列举措让“藏在深闺”中的上观农产品走出大山,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目前,上观乡已发展水蜜桃1万亩、花生3万亩、核桃7500余亩和烟叶4500亩。霍校辉说,“富观”的初衷就是带富上观人,他将坚持做新型农民,走科技创新道路,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继续探索研发,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