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黄红立文/图
秋高气爽,又到了收获季。
在位于济源高速东站口南侧的河南农利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马东雷正带领员工一起加固仓库主体墙。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两万多亩玉米将在这里烘干储藏,如果不加固,担心主体墙承受不了。”马东雷对记者说。
转型农业
瞄准新型农业服务
1976年出生的马东雷,2009年投身项目工程,凭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2018年年初,他却扑进了田地里,和农户打起了交道。
马东雷认为,做好现代农业服务,是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也是值得用一辈子精力干下去的事业。
马东雷深知田地里边门道深,没有两把刷子,不可能在这一行走得长远。
为此,马东雷走访了许多农户和企业,学经验、看门道。
走访下来,马东雷感觉有些吃力,特别是了解到许多小农户、种地大户,种子选不好、化肥成本高、机械化受限制,就算丰收了,夏收遇雨、粮食无地晾晒、无法储存等都是大问题。
面对这一现象,马东雷灵机一动:“做好粮食全产业链服务,或许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于是,马东雷在2018年返乡创办了农利多公司。
深耕服务
全程现代化被称赞
为解决粮食烘干和储存问题,公司建成了现代化、标准化的粮食加工储备仓库,占地1600平方米,库容5000吨;购买了一台日加工能力300吨的大型自动烘干塔。
此外,还购买了拖拉机、轮式装载机、卷盘式喷灌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设备。
依托公司设备齐全及仓储设施完善,马东雷在2020年启动了“全程托管降风险订单收购促增收”项目,与农户签订全程托管合同,开展耕、种、管、收一条龙服务。
项目实施后,农户无需预先付款,便可享受到公司提供的优质高产麦种、品牌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得到病虫害防治、农机飞防作业等技术支持;享受到收割、运输、烘干、仓储等服务。待整个服务周期结束后,再进行结算。这种“先服务后付费”的经营模式,解决了农户资金周转难、银行贷款难的问题。
“这项服务特别好,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同时,马总还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帮我们卖出去,真是让我们省心又省钱。”种粮大户杨先生说。
马东雷介绍说,与自己管理的农户相比,全程托管的农户省时省工省力,还提高了产量,每亩减少了45元的成本,却增加了125元的收入。
自项目启动,马东雷的公司每年全程托管小麦2万余亩,订单回收小麦、玉米3万余亩,年烘干粮食5000余吨。2019年至2021年,销售收入3750.85万元。
着眼长远
誓保粮食颗粒归仓
近年来,马东雷的公司先后被评为“优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重点龙头企业”,马东雷个人也成为2022年度全国“百优保供先锋”人选。
该公司还定期开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培训无人植保机“飞手”,讲解农作物田间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
2021年,济源农业农村局农广校在农利多公司挂牌设立“农民田间学校”,开办高素质农民粮食种植专业培训班。
为回馈社会,农利多公司积极参与和配合疫情防控、病毒消杀,出钱出力,勇担社会责任。去年七月,还为粮食被淹的农户,提供了粮食烘干服务,十天时间紧急烘干粮食500余吨。
为解决种粮大户粮食储存问题,确保粮食颗粒归仓,马东雷决定今年再建设一座储粮仓,用于储存粮食。
“同时,我们公司还将充分利用大数据,利用现代化科技力量,更科学地为农户提供服务。”马东雷介绍,济源的农业数字化平台,将落地公司,这一举措将为农户发展提供更坚强的保障。
对于未来,马东雷充满信心。他知道,“智慧农业”时代已经到来,他将继续以保障粮食稳产增收为责任,继续为种粮大户开展耕、种、管、收一条龙服务,同时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拉长产业链条,扩大粮食贸易,向粮食加工和销售领域大胆探索,实施品牌战略,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马东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