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丙宇刘亚鑫通讯员王同满赵含香
赋能乡村振兴,产业支撑是关键。但如何找到产业提档升级的方向,借梯登高,乘势而上。
获嘉县这样作答:做强县域农业产业带,端出香菇“特色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乡村产业,不像过去就是种几亩地、养几头猪,有条件的要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
“从无到有”的香菇产业,让获嘉县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富、农村增美的多维蜕变,将更多的增值收益留在了县域。
“获嘉香菇产业涵盖全县5个乡镇,年产值2.8亿元,年产鲜品近万吨。”获嘉县委书记赵明俊说,该县鲜香菇及深加工产品产销两旺,出口至日本、韩国等,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近万人,园区农民可支配收入达2.2万元,高于全县农民平均收入18%。
秋风起,丰收至。获嘉香菇基地内,外观肥厚饱满,口感鲜嫩爽脆的香菇陆续采摘出棚,装箱装车。走进获嘉乡村,看到的是一条探索不停、活力十足的香菇产业自强之路。
优布局
“主菜”烹出特色
获嘉县域农业这盘“菜”要做出特色,关键要选好“主料”。香菇产业便是这主料,也是全县现代农业的灵魂。
最初,关于香菇,获嘉县只有一名返乡创业大学生经营的20座大棚。几乎是“从零开始”,获嘉县发展香菇产业的决心和信心何来? 这源于2018年,小香菇成功“养活”了200多名脱贫群众。
当年,为助力脱贫攻坚,获嘉县委、县政府就组织乡镇干部、企业,赴濮阳市清丰县、河北省阜平县、山东省淄博市、江苏省连云港市等地调研香菇产业,决心在获嘉试种。
推广和尝试新事物需要魄力和勇气。获嘉县致富能人张思锋也在考察队伍里,惦记家乡发展的他与敢想敢干的获嘉县党员干部一拍即合。
铁下心的张思锋,将手里的生意交给家人,接下了那20座香菇大棚。“当时与县里干部辗转各地请教种植技术。”张思锋坦言,重闯一片天地不容易,但看到获嘉县委、县政府为了群众脱贫迎难而上的拼劲,自己也就没了顾虑。
努力就有结果。在上海市农科院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张思锋在中和镇注册成立了新乡市润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润辉生物公司),高标准建设了4000平方米的菌棒自动化生产车间。
加上县里的支持,张思锋仅用了6个月时间,就让年产1000万棒的香菇菌棒生产线投产使用,打破了同行业建设周期需要一年半时间的纪录。
获嘉县的香菇产业迅速起步、势头喜人。
用工上,除了特殊岗位外,润辉生物公司按照“贫困户优先、生活困难家庭人员优先、残疾人优先、技能单一者优先”等“五优先”原则,帮助200余名群众有了稳定收入。
香菇造福群众的成功案例,给了获嘉县大步向前的底气,确立了以发展香菇为主导的产业方向。
“主料”选定,如何烹出“色、香、味”?获嘉县研究“菜式做法”,画好了“一张图”--《获嘉县香菇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规划》,优化香菇产业发展布局。
简单来说,就是构建获嘉香菇
产业的“一核两园多基地”。即香菇现代农业产业园要建成以润辉生物公司为核心的香菇菌棒研发中心1个,香菇高效种植园2个,香菇基地6个,高标出菌棚750座,养菌温室100个,同时成立香菇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监督产业园的统一运营管理,并实行由财政资金引导下的多元投融资模式,助力产业园集科技合作、试验、示范、加工销售、培训于一体发展。
目前,产业园已完成投资2亿多元,占地约2000亩,涵盖中和镇、城关镇、亢村镇、太山镇、大新庄乡等乡镇。
烹出佳肴不仅靠“主料”,还得加以丰富“辅料”,多产融合才能相得益彰。
在获嘉县香菇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带动下,以蔬菜种植、花卉苗木和食品加工、冷链仓储为核心的“乡村产业融合示范园”“食品加工产业园”已见雏形。
延链条
多主体“掌勺”佳肴
如今,一批实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一群敢创新、会经营的新农人,正成为获嘉县域农业香菇“特色菜”的掌勺人。
在获嘉县香菇现代农业产业园,河南御府菇业有限公司(下称御府菇业)是“一核两园多基地”中“两园”的龙头企业,更是当地菇农心中的“定海针”,拥有216座四季恒温大棚。
9月15日上午,御府菇业银白色的香菇大棚里,侯艳芹正在采摘香菇。大棚里阴凉,但侯艳芹微微冒汗。“这个棚出菇多,今天任务重,得抓紧采。”
“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块钱吧,还包吃住。”侯艳芹笑着说。今年52岁的侯艳芹曾是贫困户,是个有着一儿一女的单亲妈妈,从2018年开始,她就因为香菇采摘有了稳定收入,逐步摆脱贫困。
侯艳芹不是个例。依托香菇产业,获嘉县探索推进了“龙头企业+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企业与村集体签订合作协议,由村集体投资建设香菇大棚,托管给香菇企业,村集体每年享受分红。
同时,企业采取香菇基地务工、认领托管、村内务工、兜底管理等模式,共带动获嘉县39个村集体年增收3万元,帮助周边500余户有责任心、有意愿从事香菇种植的种植大户、一般农户创业就业,每年增收2万元以上;帮扶3600户脱贫户年均增收3000元。
与群众的利益联结紧密了,乡村产业不断提质增效才能将其长效维持,这需要政府引导,更要有多元合作伙伴。
获嘉持续拉长香菇产业链条,培育了“6大产业”基地和“10个”龙头企业:以御府菇业为龙头的果蔬产业,以莱恩月季为龙头的花木产业,以中荷乳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以同盟古镇袁家村为龙头的文旅产业,以六和包装为龙头的软包装产业,以郑北冷链物流园为龙头的冷链产业。
在位于获嘉县城关镇的河南连福记食品有限公司,自动化的包子生产线已经投入试生产,美味的包子一天就可做出近10吨,都依托郑北冷链运往全国各地。而“连福记”包子的食材均选自本地,面粉主要采用获嘉优质面粉,年香菇用量在50吨以上。
烘干香菇、香菇罐头、香菇酱……获嘉积极与企业对接,继续发力香菇深加工,实现香菇的“产、销、储、加”一体化全链条发展,进一步提高香菇附加值。
获嘉县香菇产业发展在一步步集群、链条在一环环拉伸、效益在一格格提升。
慧种植
科技“厨具”换新出彩
站在5G时代的潮头,对科技的重视与利用,让获嘉县在农业“智造”上迈出重要一步。
“早前,我们这边是双层的塑料大棚,需要人工一个棚一个棚去转,测温度、测湿度,以个人经验判断香菇生长情况。”在中和镇香菇基地,菇农孙战友告诉记者,以前一个棚至少要两个人看。
现在,看棚不去棚,这是获嘉县菇农种香菇的新常态。
“温度21摄氏度、湿度73%、二氧化碳浓度1208ppm。”9月18日,在办公室,御府菇业总经理靳柯打开手机,查看1号大棚内当前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还浏览了一整天的变化趋势图。
作为郑州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高才生,靳柯一毕业就从事香菇种植,成为“农民”。但靳柯觉得很幸运:“现在有手机这个‘新农具’。”
“新农具”更是“掌勺人”趁手的“厨具”。
香菇棚内细看,高清监控摄像机、湿帘、风机、温控系统一应俱全。利用高精度传感器、监测菇棚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等环境数据,通过网络上传至云端,方便种植户及时准确掌握。
“环境可以靠手机端调节,也可以用这些按钮。”润辉生物公司技术总监吴振方说,中控台处有数据显示与各色的调节按钮,稍加培训,群众就能熟练运用。
精准、及时、便捷。“科技”大棚生产的香菇,含水量适中,菌盖厚且完整、菌褶整齐且细密、菌柄短而粗壮、边缘内卷肥厚、色泽鲜明亮丽,消费者愿出高价上餐桌。
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科技化的技术手段,不仅让农业管理变得简单,而且实现了由春秋两季生产到一年四季生产。
“大数据的应用推动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让我们实实在在享受了科技红利。”获嘉县县长杨新意说,先进数控系统的引进,助力获嘉县建成了国内领先的食用菌环境智能控制生产流水线,也搭建起从菌种管理到鲜菇销售的全产业体系。
科技加持,获嘉香菇产业进入全面快速发展轨道。从全县密集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加强科技创新对外合作,集体攻关影响获嘉香菇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到鼓励香菇生产加工企业投入资金、人员进行企业内部的科技创新活动;再到与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提高公司的自主研发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助推产业升级,获嘉县步履不停。
发展一片基地,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拉动一域经济,获嘉香菇的产业新故事,还在持续行进。